去餐厅吃饭,遇到一位90后姑娘,拿着手机,神色匆忙的走过人群,来到我身边,问我:“可不可以扫我的微信?我在创业,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我打量了一下姑娘:清秀饱满,眼神热切,表情坦率,但充满了焦虑。我默默的拿出手机加了她的微信,然后收下了她递给我的棒棒糖。
回到家后,她发来消息:“你好我是xx,我正在创业,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希望能够认识你。”
我回:“很好奇你创业是做什么?”
她没有回我,我也没有再问,之后我们一直没有交流。
其实,我很愿意和这个姑娘聊天,很愿意了解她的想法,并且提出一些浅薄的过来人意见。
20岁之后的年轻人告别了青春,在毕业后找工作的压力驱使,与社会不允许个人锋芒毕露的矛盾夹击下,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在焦虑中度过。焦虑面前,人们下意识的想要做点什么,于是“创业”就成了很好的理由。
排除一些个别天赋异禀的份子,20岁的人试图在一年之内,达到30岁的思想高度,完成十年的人脉积累,结果可想而知。大部分人脉关系只是流于表面,为你撒鸡汤和狗血却不给任何支持。
对创业初期的年轻人来说,这群人给了我们一个虚无的假设:在损人不利己的年代,我能实现利人利己的双赢。
当我们吃了这一口鸡汤,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是做大事的人,一旦有所成功,我要和我的兄弟们分享,我相信这样做会给我带来更大的利益。
一旦你相信梦想和欲望可以兼得,梦想就成了欲望。这种心态会让你误以为自己能够实现双赢,它错在以下三点:
1.你所谓的兄弟不过是嗅到了金钱气息前来观望的“所谓人脉”,你们的关系肤浅而流于表面,你之所以认为他必不可少,是因为他了你创业的信心。
2.这些所谓的兄弟并不能给你带来利益,无论你使他们获益多少,他们都不会为你的创业增色,但他们会安然接受你的分享。
3.他们不断的为你熬鸡汤撒狗血,使你相信自己的做法没有错,事实上,你的生意已经入不敷出了。
认识一个创业成功的老板,18岁开始创业,多次失败,后来应聘为酒的服务员,做了一年,熟悉了酒店的运营模式,投资一笔钱做了酒店的股东,从服务员变成总经理,埋头苦干一年后,酒店入选为该市年度精彩酒店。他用这一年挣的钱继续投资,生意越滚越大,现在已经是该市有名的新锐企业家。
他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得到陌不相识的人的支持,是因为他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
生意场上,要么我获利,要么我吃亏。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只做获利者。当他获利了,身边的人自然也就跟着获利了。
在他尝试创业的时期,身边有很多为他摇旗呐喊的人,无论他卖什么东西,他们都会购买个一两次,以示支持。他记在心里,想着无论如何也不能辜负朋友的一番好意,一定要对得起这个人情,于是加倍努力。最后创业失败,这些朋友逐渐离他远去。身边摇旗呐喊的人不在了,他的自信心一落千丈。
一段时期之后,他重新整理了身边的人脉,再次尝试创业。这一次他谨慎了许多,对于支持他的朋友,他心怀感激,但是当他们为他摇旗呐喊的时候,他催眠自己不要在意这些人的声音,以便将自己的实力发挥到最大。两年后,他的合伙人卷走投资逃匿不见,创业再次宣告失败。
第三次创业,他只有一个目标:获利。为了不重蹈覆辙,他从最底层开始做,蓄积待发、等待机会。他在酒店做服务员的时候,摇旗呐喊的人离他远去,奉承赞美的声音闭口不言。这时他才醒悟到,这世间不存在所谓的“利人利己的双赢”。
利人利己不可能同时达成,要么利人、要么利己。创业积累时期,多做利人的好事;创业获利时期,多做利己的益事。分开做到这两点,才是双赢的前提。
——end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有多少爱可以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