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踏红尘,一笑作春风 ——“天才训练营”读书会分享稿

群里的兄弟姐妹们,大家晚上好!

        在分享还没开始前,先聊几句。

        首先非常感谢天才训练营画字儿妹妹的邀请,道一声感谢。和画字儿妹妹结缘,源于落灯花小妹妹的推荐,我有一篇发在简书上的文章《文字里的山水》,写完就忘了,没想到被扒拉出来,还刊发到《美少年》杂志,还有稿酬。我想,这就是缘分吧,我们以文字结缘,以诚相知,一路同行。

      闲言少叙,希望能和大家共度一个美好的夜晚。

话题一:读书

一、多读经典的书

什么是经典的书?

无疑,四大名著是经典。尤其是《红楼梦》,余秋雨说过,“一部红楼,抚慰了几千年的荒凉”。但是,《红楼梦》这本书,喜欢与不喜欢的声音一直并存。

我想先问一下,咱们群里有没有没有读过《红楼梦》的朋友?有没有读过一部分,但是死活读不下去的朋友们?

网上调查访问了20多位当代知名作家:如果流落荒岛,余生你只能再读一本书,是哪本?毫无疑问,《红楼梦》高居榜首。在网上“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调查中,《红楼梦》位居第一。我儿子就读不下去红楼梦,我问他原因,他说作者太啰嗦了,他说自己一句话就能说完的话,作者能啰嗦很多。其实,他是和红楼当中描写的生活有隔膜,所以会有这种感觉。但是,我们读书的乐趣不恰恰是跨越自己的生活,隔着时空和千年之外的作者对话吗?

所以,如果大家还很年轻,我建议你一定多读我们的经典:读书不能就易避难,不要总读自己喜欢的、浅易的、流行的读物,在低水平圈子里打转。年轻时有意识地读一些,深一点的书,读一些可能超过自己能力的经典的书,是一种挑战。这段话是温儒敏先生说的啊。

如果今天的读者有像我一样已经步入中年,那么我们的读书时间已经被生活挤压得越来越少了,更要选择经典的书来读。

二、要精读书

精读书,书才能内化成生命的一部分。你才能打通书内书外,就像孔子所说,学与思的交融。达到这个境界,在生活中,你将是一个有情思的人:有情,给人温暖;有思,有生活智慧。在家庭生活中,如果你既有温暖又有智慧,那么会给另一半,给孩子,给身边的人传递很多正能量。

精读书,内化成写作的一部分。我以我家孩子的成长为例,来简单谈一下。

老大读书很精细,他常常喜欢把一本书翻来覆去地读,躺在床上的时候他就想情节。比如金庸的武侠小说,每一本他都读了五六遍之多,以至于许多细节他都记得很清楚。

有一次全家一起看《中国诗词大会》,遇到这么一个题目:“《神雕侠侣》中李莫愁说过一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出自哪首诗?” 大猪愤愤地跳起来嚷嚷:“错了!错了!明明是《碧血剑》中青青说的嘛!”我们全家都打赌说猪儿记错了,结果人家找出《碧血剑》,翻到311页,叉着腰,鼓着嘴,让我们看那两行字。

除了记得精,更重要的是对写作的益处非常大。

我和铁人都为老大读书的精细而叹服,当然,从他开始写作文起,我们就没怎么为他操过心,我曾经发过他小学五年级写的第一篇作文《阶梯》,其思考的深度可以和我教的高中生相比了。


三、贴近文本读书

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过度解读。贴近文本读书,文字是热的、是暖的,人物是鲜活的,画面是生动的。

比如我有篇文章写的是《甄士隐与贾雨村:那一夜酒后,命运各纷飞》。阅读贾雨村和甄士隐喝酒那一场的时候,我的眼前是有画面感的,二人觥筹交错,酒到杯干。

两个人一定是酒逢知己、惺惺相惜。你一杯,我一杯,“再来一杯”的交杯声和高呼声让这段友谊瞬间从51度上升到150度。他们从萍水相逢的过客,成为了莫逆之交的好兄弟。

好,读到这里,我会不自觉地笑出来,男人酒席桌上不都是这样吗?一个个都是豪情万丈,喝的不是酒,是兄弟感情。

那一夜,在喝酒的现场,甄士隐现场送贾雨村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

五十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刘姥姥进大观园时说,二十两银子够我们庄稼人一年的生活了。折算到今天,恐怕三五万还是有的吧!

对于穷困潦倒之人,此不可不谓大恩也,应该千恩万谢吧?

但是,真是奇怪了:

“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

我把“并不介意”四个字看过来看过去,然后挖掉,恍然大悟,曹公的真实用意竟是这四个字:我太在意!为什么?

若说君子之交淡如水,那一定是在没有利益来往的情形下,再好的交情,有了金钱的叩击,都不会平湖不惊。

若说贾雨村洒脱豪放,那他一定是情谊至上,视功名利禄如粪土之人,看看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是这样的人吗?

再看看这个“并不在意”的贾雨村在酒宴散场之后的行为:第二日,甄士隐睡到日上三竿方醒,想写封荐书让贾雨村带着,没想到,回话的家人说,贾爷早上五更已进京去了。

三更散场,五更启程,一个醉酒之人,对于这五十两银子,真的是“并不介意”吗?

中间只有两个时辰,在收拾行李打包上路那一刻,贾雨村心中一定是波澜起伏、激情澎湃,锦绣前程如星光大道在眼前缓缓铺开。

掀开贾雨村“并不在意”的面纱,你会看到一个清高虚伪的读书人酸臭的面目:他的人生很大一部分是不真实的,是“装”出来的,装着清高,装着不在意,装着视金钱如粪土,这样的读书人,今天还少吗?

所以,这篇文章的最后,我感叹了一句:一场本来可以温暖生命的酒宴,就这么因为命运的东南西北而被遗忘。

这样读书,这样思考,是不是文章就有了思想的深度?有了现实的关照?


话题二:写作

第一:输入与输出

为什么读和写一定要结合起来?关于写作的意义,我就不多说了,大家一定每个人都对这个问题有所思考,才能如此热爱着坚持着写作。于我个人而言,我写过一篇文章《写作照见孤独的自己》,是我在2017年刚刚写作的时候,思考的话题。大家可以看下我这篇文章。读书到一定阶段,读书就是读自己,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就是心灵的洗礼和救赎。

我想谈的是,当我们读完书之后,为什么要输出?因为写作是一个比阅读更复杂、更艰难的转化过程,是一个把隐形的思维、思考诉诸文字的过程,现实中,很多人说起话来侃侃而谈,但是不会写文章,其实是思维的一种惰性,写作是倒逼着自己思考的过程。如果没有一次次的修改、调整、完善的过程,就不会有浴火重生的一种喜悦。

在文字里,消逝的一段生命历程又被重忆,近乎遗忘的情感又被重新唤起,离开的亲人又走入我们的文字里,人生长度因此而被加长。这是多么划算的一件事儿啊,活了一辈子,过了好几次。

写作还是一段审美的历程。天地有大美,静默无言,它们本不属于我,但在文字的时空里,我让万物着上了我的色彩,因此,那朵花对我微笑,那座山和我对望。写作让我们和广阔的世界有了联系,尤其是情感的关联,生命为此而拓展。

为了在遥远的遥远的未来,和我的孩子们相见,我想隐藏在字里行间,然后躲在他们成长的路边。当他们长大的时候,当他们人生走到一定节点的时候,或许我也不在他们身旁。可是,文字还在,文字里面温暖的气息还在。哪怕他们活到八十岁上,依然会在文字中想起妈妈的味道。我们的情感交汇不一定在此时,但是他们终会懂得。穿越时间之河,我们握手相拥,生命不再孤独。

让自己的生命留在别人的记忆里,是存在的另外一种方式。

第二:我的读与写

早年读书,贫穷,没有书读。上中学的时候,学校门口有地摊文学,读琼瑶。

上师范的时候,第一次完整地接触《红楼梦》,少年时读此书,跳着读,眼中只有宝黛两个人,人名是记不全的,人物关系也是混乱的,贾珍、贾赦、贾琏、贾政等人全是面目模糊,混成一片。也会感动,记得我16岁读师范,在课堂上读《红楼梦》,看到黛玉死去,正上着课,我大哭不止。所有的同学都莫名其妙地看着我,可是我就是忍不住。

十年前,整本书阅读。正好那几年,我们高中在做整本书的阅读,需要学生读《红楼梦》,如果我自己都不曾读透红楼梦,怎么领学生读呢?这个时候,我就开始读,一读,我就觉得好有意思。和少年时读书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那么我写《红楼梦》的书评也是偶然,首先,我在2016年那一年开始写作。那一年我已经30+了,虽然身为语文老师,但是很多年都不曾提笔写作,就是偶尔会在Q空间里零碎记些东西。在2016年,注册了公众号,上了简书平台。

在读与写的过程中,我开始关注书中小人物。现在看红楼,看的都是小人物,比如说我前几天写的红楼中的封肃这个人,他是出现在红楼梦第一回中的小人物,是甄士隐的岳丈,甄士隐在落难的时候投奔他。以前读的时候哪里关注到这个人?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从这个人物身上看到了世态人情,他的女儿女婿在落难时投奔他,他非但不帮忙,还落井下石。一方面把女婿的钱骗走,另一方面背地里风言风语地告诉别人,自己的女婿好吃懒做。

封肃的做法和红楼第二十四回中出现的卜世仁一样,卜世仁在亲姐夫死了的时候,去料理丧事,从寡姐手中捞去了一亩田两间房子。

我想,曹公在现实生活中一定也有这样的遭遇。无论是卜世仁(不是人)还是封肃(风俗),他在写这两个人的时候,心中都狠狠地吐出了一口恶气。当我想到曹雪芹写文的舒畅时,我跟着他舒畅。有一种千载之下,心意相通的感觉。

同时,和自我对话,想起生命中的那些人。比如我写刘姥姥的时候,想起我的祖辈们,父辈们,他们在贫穷中挣扎,知道生存高于一切。

第三:写文中要有我的存在。

文章中一定要有我的存在。你的文字要有自己的辨识度,不能面部模糊,你有你的风格,你的思想,你的气质,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篇文章就是你写的。

这一点在写作中格外重要。所以现在流行的什么AI写作,如果不是为了挣钱的话,我建议大家还是不要让他替代了自己的写作,因为机器人永远无法最精准地表达你的情绪,你的思想。

那会有朋友问,春风老师,怎么提升自己的思想呢?

方法只有一个:多思考!纵横比较!——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比如说你看到一段文字,心里受到触动,马上停下来问自己,是什么打动了自己?为什么打动了自己?自己会怎么做?

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物是,人非!树在,人亡!

这段文字之所以如此触动人的心扉,在于它唤起了人性中最美好的渴求,那是对亡妻的思念,对美好岁月的追忆。同时撕开了命运最狰狞的黑洞,生死两茫茫,那亭亭如盖的背后是心底无限的荒凉,如何能掩盖得住?

我的《一曲流水红颜寞》就是一本抒写自我感受的书:我一直告诉朋友,我不是红学专家,我这本书离红学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本书只是和红楼相关,是我的人生感悟,是我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与自我的交流。

就像咱们简书中的笔友磬音所说,先走入红楼,用一双悲悯的眼睛,目睹红楼当中一幕幕的悲欢离合,嗟叹着一个个人物的命运。再走出红楼,抽丝剥茧,理性分析人性的善恶复杂。让曹公的人物穿越历史,走进现实,站在我们身边,最后,我们或沉思、或流泪、或会心,或感叹,无论历史怎么改变,人性从来就是如此。生活就是一座大观园,我们都是红楼梦中人。

入得进去,跳得出来。是读写最佳之道。

第四:过语言关

第一步是要用合适的词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是要准确,不能云里雾里,发散的太开。就像射箭时要射到圆心,不能总在旁边游移。每个写作者都一定经历过词不达意的阶段,内心相当焦灼,为什么表达不出自己想要的,当看到别人表达出自己想法时,又有“心有戚戚焉”的感觉,赞叹!

第二步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姹紫嫣红中,乱花渐欲迷人眼中,能够一眼就认出你。每个人的文风都不一样,我有一个追求,就是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要杂糅在一起。什么意思呢?就是大雅与大俗的结合。天上的云,就是语言一定要美,自由舒展,像散文诗一样。但同时,还要有泥土的气息,接地气,让读者觉得这个作者是贴近生活的,不是坐在书斋里不闻世事的那种人。

过语言这一关,有一个小小的技巧,很笨的技巧:仿写、默写

仿写句式,写自己生活;默写完,进行比对,揣摩不足。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很笨的人,没有天赋,那么我就只有努力。

话题三:出书

出书于我而言,是意料之外的惊喜,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我是2016年开始在简书写作,一开始写作时,非常随心随意,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那种,就是为了疏散自己的内心。但是我写得很用心,边写边琢磨着怎么提高水平,很注重输入。大概在写了十几篇之后吧,大家觉得我的书评写得挺好的,总是被推荐上首页,那时简书还流行首页推荐制。那么,我就在自己擅长的方向写得比较多些。

到了2017年,平台推出签约作者,我就成为第一批中的一个。那时,成为签约作者有两个选择,第一是在平台上讲课,像齐帆齐老师的这种选择。第二,是选择出书。当时,很多简书作者都借助平台出了书。但是,我天性是个很懒散的人,也不想着靠写作挣钱,并且觉得自己在写作上还是学生呢,怎么可以作为写作老师讲课?就没选择讲课这种。后来有简友把我的文章推荐给有书,然后推荐的当天就上稿了。然后十点读书那边也约稿,我就成了十点读书的签约作者,每个月都会供稿几篇。每篇的稿费大概是500元左右。但是这个钱其实挣得不容易,改好一篇稿再过编辑眼要经过重重审核,还要按着编辑的建议改,我比较烦,也是写了几个月就不写了。

大概在2017年底,一家我很喜欢的出版社和我约稿红楼梦的书。我答应了,也签约了,但是第二年我怀孕了,还带着高三两个班的课,太辛苦了,实在没有精力完成书稿,后来无奈中我毁约了。在这其间,还有两家出版社联系我,希望写一本诗人方面的书,我也直接拒绝了。

从我这段经历中,大家可以看出我的性格特点:第一,我很懒散,不喜欢受约束。第二,我很缺少自媒体的敏感性,没有抓住让自己成名的机会。若是问我后悔不?真没有,因为我对名利真的没有那么强烈的渴求,甚至,我害怕成为名人,害怕站在聚光灯下。唯有的一点遗憾就是,答应了编辑出书的事,没有完稿。

然后,从2019年到2021年就是我的沉寂期,因为疫情,因为女儿的出生,因为带着高三任务,我甚至连文章都很少写。

一直到2021年,我们家小姑娘长大了,铁人说,春风,你要继续你出书的梦想。他说这话的时候,我特别感动。他知道我的这点情怀。

但是念念不忘,何处有回响?

我去翻看简书,熟悉的简友都走了,找不到首页,更看不明白贝啊钻啊,像是和故乡走散的游子,多年后回来已物是人非,“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我在这个网络平台,一直有找不到北的感觉。并且,我找当年找我出书的编辑,人家已经不愿意了。说白了,现在出书这事,如果你没有依托于一个平台,没有人气,没有一定的流量,不管你写得怎么样,都没人理你的。

在简书平台呆了大概两三个月之后,我才研究出来,所谓的大佬就是钻撑起来的,其中的道理每一个简友都明白,我不多言。说白了,就是用钱买流量。这是最好办的事,我当即拿出20多万人民币,增持了300万的钻。我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文字能够在短时间内被更多文友看见。

当然,我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一直坚持输出优质的文字。这个时候,我把自己的文稿发给出版社的编辑,已经有份量了。当时,和深圳的一位编辑沟通非常顺畅,基本上就快签约了,但就是在考虑到发行的时候,出版社想让我担起一部分发行,我坚持自己不销售,后来不谈成。与此同时,北京的一家出版公司看上了我的文稿,对于发行没任何要求,就顺理成章地签约了。

如果大家想出书,提几点建议:

1.不要为了情怀自费读书。

2.平台流量非常重要。

3.左手月亮右手六便士

4.定好写作方向,垂直输出

5.先输出100万字,再精选20万字

6.找到同频共振的厉害人物

7.选好出版社

8.接地气,想好受众群体

(视频有展开说,此处略)

这本书能出版,我要特别感谢齐帆齐老师,是她的推荐,才让我签约华文作家,同时获得更多的出版社资源。在我的这本书出版之后,齐老师又大力支持宣传,自己买了几十本书来支持,并且买了两次。她说自己说了一句非常俗气的话,“对一个作者最好的支持就是购买他的书籍,买书就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这更是对知识,对时间,对付出的基本尊重。尤其本身就是写作者的人,更能有换位思考的共情力。”

今天的分享呢,就先到这里,希望大家支持下春风的新书。我只是有一个最朴素的想法,就是我写了这么多年,非常非常认真,希望能遇到懂得自己文字的知音。

如果大家想要签名版的,私信我一下,前几天我自己在当当上购买了100本,大家需要的话,我签上名字,邮递给您。书费+邮费一共是35元。

如果大家想加入春风红楼读书群的,也私信我一下,我拉你入群,我们一起继续交流读书写作的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3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4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20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0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58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4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31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1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42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