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蒋勋说唐诗》
蒋勋从大唐盛世开始品读唐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起点,以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为代表的律诗或绝句作为叙述依据,结合时代背景的分析,向我们传递出唐诗千姿百态的韵律。由于个人喜好、性格差异及生活环境的不同,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蒋勋谈到:“诗像一粒珍珠,它是要经过琢磨的。我们的口腔、舌头、牙齿,嘴唇在互动,像蚌壳一样慢慢、慢慢磨,磨出一粒很圆的珍珠”。所以诗歌发展到唐代是一个鼎盛时期,《诗经》和汉乐府里面的那些民歌,扎根于民间,与大众对话,表达大众的孤独,哀伤与追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
因此,唐代的诗人大多是孤独的,豪迈的或者说是残酷的。唐代可以说是一场精彩的戏。唐代的文人从皇宫走向战场,从战场走进百姓的生活。最珍贵的是他们社会意识的觉醒和对生命意识的反省。《春江花月夜》的宇宙意识,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开始伸展,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传递出生命的独立性,将个人意识提高到宇宙意识,“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将原本存在的东西根本不觉得存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关心的不再是人间的问题,而是生命的本质问题。诗歌是诗人真挚感情的流露,它比历史更有真实性。
王维的诗非常精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常常把主观的东西拿掉,他讲的好像是现实,又不是现实,只是讲生命的一种状态。他的边塞诗《观猎》,年轻、意气风发,对生命怀抱着巨大的热情。《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少年行》中“相逢意气为君饮”体现出他的贵游、豪迈及侠的精神,窥探到年轻的王维生命意识状态与晚年的不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说明他觉得生命的绝望处,恰好就是生命的转机。提醒人们去观察自然,从自然中领悟自己的生命状态。《酬张少府》,给我们指出了真理不在哲学里,不在宗教里,而是在民间生活中。
李白的诗歌是传统与创新的统一。《长干行》就是很好的范例,以第一人称的女性者来书写,不同年龄的读者,都有自己不同的领悟和喜欢。“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两小无猜,可以形成一幕幕画面,像是纪录片,不加进自己的主观评判,毫无功利色彩。《蜀道难》,押韵、文法、结构变化极丰富,“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头两句就像贝多芬的交响曲,将浪漫写到极致,读诗时,情绪一直跟着李白走,越来越高亢,让人经历了一个危险的过程。《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出身处繁华的自负与孤独,传递出一种生命的状态。《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出对生命的茫然,传递出自己生命的困顿状态。《将进酒》中“古来圣贤皆寂寞”,追求生命向外的使命感,都是寂寞的。李白的诗,信手拈来,他的诗存在于生活中,《金陵酒肆留别》《客中作》,写诗完全没有障碍,可能是那个时代的气度。李白的诗没有社会性,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个人角度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体现了老庄思想的最高完成,由于他叛逆、率真的性格,我们称之为“诗仙”。“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他的忧伤和豁达似乎没有界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形象妥帖,一直为后人沿用。
“诗圣”杜甫的《丽人行》,描写女性春天盛装出游的景象,是写实文学。但是句末“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最后还是落脚点到对百姓的同情,百姓是最卑微的角色,这就是杜甫社会意识的觉醒。《兵车行》,人们逃兵,政府抓兵的纪实画面,称“史诗”。用纪录片的方法描述了一个时代开疆拓土的战争背后悲惨的事件。《石壕吏》完全采用客观的角度写诗,抓兵的残酷展现出来,白描叙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结束奇特,从大的人道关怀的角度开始对前面进行反思,“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如果没有老翁骂孩子的场面,后面不会这么感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的民间穷困到了何种地步!读杜甫的诗,让人对很多原来不屑一顾的卑微人生产生悲悯情怀。
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买炭翁》,用自己的良心做记录,要让人们知道当时底层人的生存状況。《新丰折臂翁》,提出不要为了开疆拓土而打仗了,国家多么强盛伟大,还是要看看老百姓受的什么苦。《上阳白发人》中的宫女打入冷宫,一生惆怅。《琵琶行》遇到的年老色衰的妓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以诗歌的形式,反映出人类的灾难、苦难、孤独和寂寞。蒋勋谈到“真正的道德是从每一个知识分子内心出来的自觉,忠实于生活,不能写成样板戏,仅仅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白居易的《长恨歌》“梨花一枝春带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至今传唱一千年,写出了人间的真情常在。
晚唐的靡丽诗歌,其实是对大唐繁华盛世的回忆。李商隐的诗就是唯美的回忆。《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低迷的哀伤弥漫在晚唐时期,描写了时代的结束。李商隐的诗是在舍得与舍不得之间摇摆,将生命的复杂体验书写了出来。摆脱了对叙事诗的限制,对事物是比较抽象的描述。多用象征手法,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物象上,是象征派诗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更持红烛赏残花”成为千古绝唱的诗句!“微注小窗明”的那种安分与自由,反射出繁华过后如何去整顿自己的心境。寻找知己的孤独《流莺》“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无题》中“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写出了泪与啼的悲伤。
读唐诗,不能只看注解,应该放到历史背景中,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去解读唐诗所蕴含的艺术价值,真可谓“古文观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