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一个案例是这样的:一个身高1m8的14岁的男孩儿,已经辍学一年。在这一年中最严重的时候他很厌世,通过吃药好一点的时候能够独自走出去学画画,在家学做饭,后来和咨询师联系,做了36次咨询,情况渐渐有所好转。在这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中,很触动我的一个点是这样的:
他出生一个月后,就被妈妈带着离开了奶奶家,然后到了姥姥姥爷家。当妈妈把这个儿子送到姥姥姥爷面前的时候,感觉是送给了姥爷一个礼物。姥爷开心的笑了,后来他的生活中父亲是严重缺失的,跟他关系最亲密的不是爸爸妈妈,而是姥姥姥爷。
一个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应该是爸爸妈妈,这个孩子出生不久,就与爸爸妈妈分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孩子很小就被抛弃了。就被作为一个礼物送给了别人,孩子来到这个世上的意义是什么呢?是要做一个幸福快乐的孩子,还是成为别人的礼物呢?何况孩子愿意成为这个礼物吗?
也许有人会说,姥姥姥爷会亏待孩子吗?在姥姥姥爷身边就不能幸福快乐吗?没有人敢断定哪个答案是正确的。事实是,这个被姥姥姥爷百依百顺养大的孩子,13岁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厌学厌世问题。姥姥姥爷并没有亏待她吃,穿,喝,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并没有让他更健康,更快乐。学校生活中,所有的规则对他来说都成了严重的束缚,而不得不辍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母亲的养育方式比较涵容,父亲的养育中是要求有规则的。一个人要成长是要呼唤规则的,这个孩子后来在辍学之后,曾经在家学习做菜,他会严格按照菜谱上要求的量来做,父母就觉得这个孩子做事太刻板,其实他是在学习规则,他是在自救。孩子的自救行为是需要身边的重要他人看到的,这个行为一旦被看见,他就会为他的成长而更加努力。如果被父母看见了,父母就要给他授权,授予他背叛父母的权利,授予她独立成长的权利,告诉他说,孩子你看你已经会照顾你自己了,你能把事情做得这么好,相信你能够把自己照顾好的。这样的话孩子就会一步一步的成为独立的人。
可惜的是,父母不懂。 这么好的成长的契机,没有得到强化和认可。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存在依赖和独立的冲突。要想走出去,独立是一定要占上风的。父母给孩子提供的所有依赖,都是在贬低他。
培育孩子需要智慧,适当的放手、远望、旁观,给孩子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善于发现孩子点滴的进步,及时指明孩子努力的方向,独立成长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