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0年,中国社会在男女平等方面发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女生在学校教育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男孩子在学习成绩和各级入学考试中的表现越来越落后,并且在体质,心理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引发一些学者专家忧虑中国社会出现了“男孩危机”。
男孩危机1:学业落后!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小学校教师们常常说,小学阶段女生成绩优于男生,但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男生的成绩就会超过女生;到了 90 年代,老师们发现女生的成绩优势保持到了高年级;到了 21 世纪,女生考试成绩优势延续到了高考!
1999 年,实行大学扩招政策之后,女生在教育领域的领先优势越发明显。大学扩招政策导致大学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而女生人数的增长则快于男生。大学扩招之前的 1998年,女生在大学在校生中的比例为 38.31%,大学扩招开始之后,女生比例几乎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到2009 年女生比例(50.48%)超过男生。之后的四年,大学生中的女性比例还在继续上升,2012 年达到51.35%,女生人数超过男生64.78万人。
与此同时,女硕士人数也在 2010 年超过了男硕士人数,2012年女硕士超过男硕士人数约4万人。笔者对高考状元的统计发现:1999-2008 年间,高考状元中男生的比例由 66.2%下降至 39.7%,其中,文科状元的男生比例由 47.1%降至17.9%,一贯被认为是男生优势的理科,在高考理科状元中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1999 年男生占到 86.1%,到 2008 年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 60.0%,而女生理科状元则相应地由 13.9%增长到 40.0%。而如今到了2020年,这个数据早已翻了几倍,几十倍...
为什么男生上课总是“坐立不安”?为什么上课总有男生睡觉?为什么总有上课捣乱的男生?为什么班上永远会有活跃的“积极分子”?为什么会有上课睡觉的男生?为什么考试排名靠前的往往是女生,而倒数几名基本都是男生?为什么班干部多数是女生,而班上的刺头永远是男生?
我们要清楚的一点是:基本上每个男生生来都有好动,爱冒险,爱挑战,爱争吵的天性。在学习方面,男生更倾向于以运动,实验操作,使用计算机,参与体验的方式学习。相比而言,男生的大脑更多的依赖动作,更多的依赖空间机械刺激。他们天生更容易接受图标,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更不易接受单调的语言刺激。而面对上述问题,我们的老师一致做出的反应是:批评!
当男生体内的每一根神经都催促着他们去跑去跳时,却无奈的被要求必须端端正正的坐听几个小时的课,所有美好的幻想都化为粉末,像台机器一样浑浑噩噩的接收着“知识”,然后疲惫的放学回家,写作业,睡觉...
回头看我们的教育内容:感性教育内容为主,自然科学教育欠缺,动手实践课程不受重视。作为学校主科的语数英的教学方式无一不是以言语教学为主,体验,活动和观察被认为是极不重要的方式。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口若悬河的向我们传授“知识”,而我们像机器一样,不断向大脑里输入...
学习如此重复,学校致力培养出“三好学生”导致的结果是:一个个充满活力,有各种奇思妙想的孩子们变成了文静的“美男子”,成为做事一板一眼的“书生”,同时把潜在的优秀的男生统统干掉,他们心中对世界探索的热情,随着学校内所谓“教育”的深入,一点一点地退去,最后变成只关心分数的呆子,完全丧失自己的思想。
面对这样的教育,女生反而更容易接受一些,因为她们喜欢服从权威,老师说1就是1。男生则不然,男生的思维方式属于“你说的对,但我还是要质疑”,比如为什么1+1=2而≠3呢?...但像这样喜欢思考,富有创造力的男生,通常被列为“问题孩子”,所以典型的男孩要适应这我们的教育,在这个所谓的教育制度里生存下来,就必须在思维和个性上变成像女孩一样,也就是男生必须女性化。教育部和老师毫不在意男女生心理,生理需求的不同,只关心分数,实行所谓的“公平教育”,把五六十号学生放到一间教室里实行“大一统”教育...
真正的公平教育是什么?是要让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但促进男孩发展并不意味着削弱女孩发展,两者并非此消彼长的“零和”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共赢”关系。因此教育只有尊重天性,因“性”施教,才能够真正实现男孩与女孩的公平,和谐发展!
男孩危机2:心理问题!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但回过头看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似乎只是片面追求学校的升学率。青春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好奇,敏感,爱冒险,好占上风,喜欢模仿却辨别能力弱,是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征,如果受到不良的刺激,极易导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但我们的学校基本上忽视了德育教育!而家长们也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让孩子们在学校顺利长大“成人”,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学生们对于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几乎都很少接触过...到了青春期,他们从一开始的旷课,打架,到后来抢劫,混社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等到无法补救的时候,却连后悔都来不及。
青少年犯罪很罕见吗?早有新闻媒体在报道青少年犯罪时提出“十五六岁现象”,报道中引用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70%以上。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达80%以上。头条上的青少年犯罪的新闻已“泛滥成灾”!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威胁社会秩序的不是暴力和犯罪,而是男人。”
男孩危机3:体质下降!
中国男孩的体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他们比以前更高了,更重
了,但在肺活量、速度和力量,以及视力指标上连连下降。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总结为以下两点:
1. 缺乏运动
学校根本不重视运动。学生们的运动时间几乎为0,初中生每天的上课时间为早上6:30到中午12:00;下午2:30到晚上9:30——10:30,高中生更不用说,常常挑灯夜战至凌晨。一天内仅有一次半小时的跑操时间,一周的1—2节体育课,也被老师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常常要被“主课老师”占...
2. 饮食问题
学生的饭堂很少讲究“合理搭配”与“安全”,反正是胡吃,海吃。学校秉持“多吃肉长身体”的理念,毫不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学生也是“只要吃不死,就往死里吃”,力求把一学期2000块的饭钱吃回来...
难道这就是21世纪新崛起的一代国家栋梁之才?!很难想象未来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
究其根源,不过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出了问题。
耶鲁大学前校长说:中国教育“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笑话”。不难发现,我们所谓的“教育”,不过是走“题海战术”,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千万考生中筛选“人才”,在这样的学校教育下,教育就变成了“接受学校的教育”,而实践经验不足,缺少运动,也否定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教育,只适合培养有知识的奴隶,可是现代开放的社会,却要求人们自己作决定,生活中也没有标准答案,因此,这种应试教育的结果,就是培养出一批无法适应社会的学生...而男生,成为了我们教育体系最大的“牺牲品”!所以当我们质问说中国的男子汉哪里去了,大家这里已经找到答案了,都在当问题小孩呢!
我们的教育制度,就这样一关一关的筛选下来,把那些最机灵,最有活力,最有挑战性,也最聪明,也最有希望的孩子,通通作为问题小孩加以排斥,要不就压抑变态,造成心理问题。所以,这个国家的未来难道有希望吗?我们口口声声叫做爱护祖国的花朵,可是却不去好好培养,反而辣手摧花,这样的教育合理吗?
所以,男孩的学业成就、体质、心理以及社会适应所面临的重重危机都与现行教育模式有密切的关系,这种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加剧了所有危机对于男孩的伤害,它是男孩危机最为凶猛的杀手!而男生学业的落后乃至失败会对他们个体和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而但凡我们知道“教育”是什么,也不至于到今天这种地步。德国二百年前的教育宣言就说道: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也正是因为德国对教育的看重,让它最近一百多年来一直执西方工业技术和制造的牛耳,至今德国依然是世界级的制造业大国和工业强国。也正因为德国的成功,德国的教育体系成为其他国家纷纷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未来的AI时代,中国50%的职业将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比人类更聪明的机器人,并且做工会比人类更高效。而它们无法做到的,只是一些需要思考和头脑的复杂性工作。
而在此同时,这种注重培养学生心性与思维的新教育,规模却在不断壮大。在未来,中国会出现一个不可逆的趋势,那就是:教育分层。并且新教育的学生将会比体制里的学生更有“钱途”。
作为学生,在这样的应试教育体系下成长,我们在未来能做什么?
作为家长,我们真的要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中沦为一个机械性劳工吗?
男孩危机要继续这样延续下去吗?如果不,那需要我们怎么做?
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毕竟国家的未来由教育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