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羞羞的铁拳》火了,由它带出来的演员人气也是一路飙升。我看了两遍,一遍是和朋友看的,一遍是和家人看的。并不是电影本身拍得有多好,而是电影里讽刺的“假”让我印象深刻。
曾经在校园里,几乎所有人都过得可真,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或待遇总有人出来打抱不平,而且时常还都挺管用。我也因为很实诚,口碑一直很不错,毕竟,谁都不想和一个虚伪的人来往。那个时候大家所说的“情商”是指同学们和你相处时的舒适度,商值越高,舒适度也就越高。而真诚与和热忱一定是情绪智商的两个关键值。那个阶段,我的情商真的很高。
后来离开校园,进入充满秽物的社会,我始终保持着该有的纯真,因为我不信前辈们无数次说起的那些污点会真的存在,直到我听到了对“情商”的另一解读。
单位领导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做人要提升自己的情商。我审视过自己,自制、热忱、坚持、自我驱动和自我鞭策,我一样都不缺。可是有领导还是会提醒我注意情商,要像XX一样。那时我才恍然,原来领导和我理解的情商相差竟然这么大,他们的准则只有一个,即“会做人”,而会做人的深层含义则是怎么假怎么来,大可不必走心,这才是高情商的体现。
情商不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吗?什么时候变成了虚伪的代名词?我很费解。
后来又慢慢发现,需要我们调用“高情商”之处,往往都是有求于他人之时。比如我们去商场买衣服,明明同伴试的那件衣服就是不合适,就是丑,却依然会被导购夸得天花乱坠,犹如九天仙女在人间。这时候,若是同伴不听劝又没脑子,一定会买下那件衣服,那导购在一次成功后必定会用同样的方式开启新一轮的推销,直到让更多的人受骗,然后他可以骄傲地拿着销售额在老板面前展示一番,以求得赞美,说这是高情商的体现。
员工的“高情商”一定是要有人来帮他提升业绩,这个时候越会圆谎、越会赞美,情商越高,这是老板们的理解。曾经和大学同学聚餐,有位同学说他现在干这个工作,弄得满嘴没有一句实话。我就纳闷了,什么时候真的需要靠假话来生活,除非是自身没有真材实料,也不自信,需要用吹嘘来提升所谓的价值。
这样着实也太可悲了,不能做自己的人生是凄凉而惨淡的,终日戴着面具,那不能被太阳直射的地方,是否已经爬满蛆虫,恶不恶心只有自己知道。
于是我们是不是该回归“情商”最本质的含义,当我情绪激动时,我用自制力控制了;当我遇到挫折时,我用毅力扛过了;当我想要懒惰休息时,我用热忱坚持了。周围人和自己交往后感到的是真诚,大家建立起了信任,而不是相互一顿虚假的吹捧后,各自在心里咒骂着对方。赞美当然也需要,但可否实事求是的赞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可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本来你是个短粗腿,我为了达到我的目的非得说你有一双细长腿,我倒是敢说,你敢信吗?
《庄子.渔父》里有这样一句话:“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那些一笑露出可爱虎牙的人们,人前和和善善,人后相互捅刀的事儿还少吗?
孔先生说的“和而不同,方能大同”,我想他老人家或许没有想到如今多数的“大同”需要靠“君子”们互诉的谎言来实现吧。
巧滑的人总能用一张虚假的嘴粉饰出升平的气象,好像世间万物都能在他的谈吐间自由转化、任意穿梭,你想听好的,他会说得百般完美,你想听坏的,他又会讲得万般不堪。听者聊以自欺,说者自命不凡。
还记得那个从小就被教育得“八面玲珑”的同学,刚开始大家好喜欢他,因为会说话,一段时间过后,大家都怕他,还是因为会说话。但我想他现在应该混得不错,时代的产物还是能被时代所接受的,但能否被人所接受,那就另说了。
工作到现在,我的话越发少了,人也冷漠了很多,因为你我都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但我绝不会把丑说成美,把恶说成善,良心痛不痛,自己知道。
至于情商的原则,我还是坚持己见,有人非得说它低,那透彻的低着,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