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峰老师班上有一个孩子,考试成绩永远是班级最后一名,怀着些许恨铁不成钢的着急,杨老师希望能帮助孩子尽快提升成绩。在与孩子妈妈交流中。杨青峰老师渐渐了解到这个孩子特殊的童年经历,他小时候生过两次大病,大脑两次开刀,损伤严重。他父母离异,母亲再婚后又生了两个孩子,根本无暇关心和照顾他。由于脑部受过损伤,这个孩子思维相对要慢,做什么事儿都要慢摆拍。原来,在最后一名的表象背后,却隐藏着这样的不幸和伤痛[流泪]。从那以后,杨老师对这个孩子倾注了更多的关爱。他放慢节奏,积极鼓励,静心等待。孩子的考试成绩虽然还是最后一名,但他和自己比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个孩子静静地成长着——按照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而老师和学校给了他平等的尊重和成长的空间。虽然命运多舛,但生命依然是美丽的。
我们对待学生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是探究和分析内在实质。在发现最后一名背后的真相后,杨金峰老师不再以统一的分数法则来衡量这个孩子,而是理性的尊重、耐心的辅助,自己也多了一份对于慢教育的思考。
教育需要用心体察,走进学生,真正从空间、时间维度上充分了解学生,进而理解学生,才能更有效的教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