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以后,故乡于我,就只有这萧瑟的冬了。
这是我年后离开家时发在朋友圈的话。西安的冬天,总是这样灰蒙蒙的,不像北京,雾霾虽多,但天蓝的时候是真的好看,碧空如洗,仿佛雾霾与这座城市不曾有过关联。
这是我在北京的第五年,从读书到工作,故乡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念想,北京则在一日日的朝夕相处中愈发清晰。我对这里,总是又爱又恨的,感情复杂得很。高中的时候,北京是一个遥远的梦,对这里的种种憧憬支撑着我埋头于厚厚的书本之中,高考后真的来到了北京,现实打碎了一些幻想,也留下了一些阴差阳错。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北京,我一定会选择“包容”,这是我这四年多对北京最大的感受。作为首都,作为排在“北上广深”首位的一线城市,很多时候的北京,看不到一点繁华都市的影子,我常常经过这样的地方,道路两旁,一旁是喧嚣鼎沸的高楼,商铺云集人流如织,另一旁是亟待拆迁的简陋平房,偶尔看得到一两个劳碌的身影和随意晾在铁丝上的衣物,而我在这样的道路上匆匆穿行,无比渺小平凡。每每这时,我都会心生无限感慨。
北京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她的房价,她的落户资格,她的汽车摇号,往往是新闻的热点话题,可她所包容的,绝不止这些,胡同与写字楼,以一种奇妙的姿态在这里融合。在北京的清晨里,世间百态纷纷上演,有穿着校服的中学生,也有身上沾满油漆的工人,有人妆容精致踩着高跟,也有人步履蹒跚手提菜篮,这些人挤在地铁的同一节车厢里,带着未睡醒的疲惫,开始他们的新的一天。
这样的场景有种难言的曼妙,都市里的烟火气最令人着迷。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继续留在这里,时常想家,时常想逃离,但更多的时候,是内心无比坚定的声音告诉自己:前方道阻,路远且长。年轻的时候,总有许多少不经事,总有许多无所畏惧,总有许多迷茫,总有许多勇敢,我便是在这样情绪的反复中变得成长成熟起来,越来越能够看懂别人的欢喜与忧愁。
初九回到北京的那一天,坐了一夜的火车,到家的第一件事不是躺在床上补眠,而是开窗子换床单洗衣服做卫生,想来这就是长大吧,从前不能接受不愿接受的种种,还是在光阴的洗涤中变成了某种得心应手。我不再是那个心心念念想要离开家的孩子,变成了一个赖在家里不肯走却还是步履坚定的大人。
春节的热闹与忙碌都已结束,北上的列车徐徐开向崭新的一年。这一年,我想更深刻的认识北京,认识这里的喧嚣和冷清,梦想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