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这个星球上,有一个面积非常非常小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名字很特别,全地球上的人只有几百人才知道,这个地方是一座大山,山里有10多户人家,外界的人基本上不会到这个地方来,因为火车无法从这里通过,飞机只能从天上飞过,甚至开车都很难到达这个地方,这个小地方的地名叫:中杠。
一、中杠所管辖历来的那些事。
这个小山村属于观音寺村居委会管辖,中杠位于汇川区芝麻镇西南部,距芝麻镇政府所在地10多公里,东邻芝麻镇高原村,西临仁怀市学孔乡,隔观音寺河相望,南面临仁怀市喜头镇,北临山盆镇雨台村。中杠地势起伏较大,山高坡陡,垂直气候分布较为明显,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植物主要以玉米、高粱为主。
中杠所属遵义市汇川区芝麻镇观音寺村管辖,观音寺村原名为长征村,是因长征时有红军经过此地而得名。1992年“撤并建”,隶属芝麻镇管辖,因境内有观音寺河,即更名为观音寺村。1994年9月,芝麻镇对行政区进行规划,设立三个办事处,观音寺村隶橘香办事处管辖,2004年月,芝麻镇“撤办并村”,观音寺村成为一个行政村。
观音寺村历史悠久,渊远流长。在明清时,观音寺曾是当时一些及富家子弟休闲的向往之地,在二十世纪初,这里又曾是人工运盐时代,从茅台至遵义的盐客栈,当年,街上商贾云集,一派繁荣景象。而今,虽然不胜当年之名气,但环境却不减当年,4G网络村村通,农网改造照亮家家户户,退耕还林绿化家园,“四在农家”建设村庄,全村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基础设施逐渐得到完善,经济稳步向前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观音寺河即将被修建成大型水库,这条河的河水将会用于遵义、仁怀两城区百万人饮用,是被国家归划的大型水库之一。
中杠这个小村庄,目前居住约10多户人家,人口数约50人,年轻人主要在外地工作,家里基本上都是老龄人或小孩。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政府大力搞农村扶贫,越来越多的住家人户逐渐搬迁到镇上或者归划的某个区域居住,因此这里的住家人户越来越少。目前的这个村庄除了还有几个年轻人外,大多数都是老龄人,还有小孩,整个大山就没多少人在这里生活,这里有很多空房子,空巢老人太适合这里不过了。
二、乡村小路的变化史。
记得小时候,我们村子是没有乡村公路的,从我家到堰塘的距离就是一条只能人走的独路,那时的小路可以用五个字来形容:陡、窄、悬、滑、险,这条小路伸展在半山腰坡中,当你走在这条路上,往山沟里看时,你会有一种害怕的感觉。窄,有些路段窄得只能一个人独过,如果对面来一个人就得相互避让。悬,走着走着,稍不注意,当你的另外一只脚不小心踩到小路边缘掉下坎时,可能整个身子都会摔下深沟。滑,这条路是沙子与泥巴混合而成的小路,特别是下雨天,当你穿着胶鞋走路时,不滑几下子是很难遇见的。那时,我们村子要想卖出去一头猪都十分的困难,每家每户好不容易养了一头300斤左右的肥猪,全村人都要一起帮忙抬,要行走约5公里的小路,方能把卖出去的这头肥猪抬上车,10多个人抬着一头肥猪在一条小路上慢步前移,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吆喝着:嗨着、嗨着......雄起、雄起......。这种场景可只有我小时候才能看见了。
这个村子的村民们只有一个梦想:就是把乡村公路打通。那时我们整个村民的所有梦想就是希望打通一条乡村公路,卖东西方面,只有外面的车能进村,一切都很好办。但想要打通这条乡村公路,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大家只能是想想摆了。但是,有梦不觉寒,有了梦想就得去实践,村子里有几个打头阵的村民多次动员全村的村民行动起来,但都多次失败而告终。他们一直没有放弃,大家都想把这条乡村公路打通,那几个打头阵的村民出面组织调节土地,对占用的土地该陪钱的陪钱,该还土地的就调剂,他们费尽了不少的心血,终于把另外一个村子占用的土地全部调节过来。土地调成后,大家就开始扛着铁锤、锄头挖路。
记得那一年是2007年,那时我还在读高中,放假的那段日子,我已参加了修建乡村公路的队伍中来,我很清楚的记得,那段时间每天太阳都很热烈,整个村子里大大小小的村民都在挖土、捡石头、开路,大家就为一个梦想而干,所以参与进来修路的村民都干得很开心。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后面终于修建成了一条乡村泥马路,这不算乡村公路,因为达不到公路的标准,只是在原来的小路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小较车基本上可以通行,后来我们村子的泥巴马公路就开通了,小车可以试行了。一般的小型车辆能通行,那就是全村人最高兴的事情。因这条路位于在山地陡坡中,只要下大暴雨或长时间下雨过后,都会有许多石头或沙子滑在路上,甚至某些路段出现下沉,但经过村民对这条小路的修修补补,路的模样总算基本成型并固定了。
要致富,先修路。路不好,村子里的家货卖不出去,外界的车无法进入到村子,这对村子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村子与外面的沟通桥梁就得靠这条乡村马路。再后来,村民们对这条路最大的梦想是路硬化,功夫不付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出钱的出钱,该出力的出力,终于把这条路进一步改造成水泥路,中杠的乡村马路就算大功告成了。自从这条乡村马路开通以后,为中杠这个小山村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村民用电了那些事。
小时候,我家里用的是煤油灯,每天晚上,一盏煤油灯在屋里闪闪发光,这盏煤油灯既不是很亮也不是很暗,它陪我度过了小时候的每一个夜晚。那时,我家有一根长板凳,夜暮降临,我轻轻的把煤油灯放在凳子的另一边,怕被微风吹灭,然后慢慢的从书包里拿出一本薄薄课本,打开作业本开始写作业,写着写着,灯光慢慢的变暗了,我轻轻的拿起煤油灯,一看没油了,提醒我该睡觉了。
那时我还想起了一些小场景,当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我就去厨房找媒油灯,再找一瓶汽油来,轻轻的打开汽油瓶,小心谨慎的把汽油倒在煤油灯里,然后用盒柴把煤油灯点燃。那时,咋们家里点火的工具最常用的是火柴和打火机,打火机都是加汽油的那种老款式的,一般加一次汽油只能打几次就用完了,新款式的汽油打火机是我读初中的时候才看见的。
为了节省汽油,我还经常到丛林去寻找燃油。在我家对面有一片树林,有一种丛林树根低下会生长出一种燃油来,一颗颗夹带油状白色的,这种东西的名字我叫不出来,但他见火就会燃烧起来,亮度不比煤油灯差,比较管用。这种东西是我爸妈给我讲的,提醒我有空的时候多去找一些回来,放在家里备着有用。只要是周末,我都会拿着一把镰刀,独自一人到这片丛林里去寻找,遇气好的话可以弄一大包带回来,遇气不好的话连影子都不见。
读小学六年级的那年,咋们村子开始接上了电灯,期初电源电线是从卢家那个地方拉过来的,因为那个地方安装有变压器,当时为了拉电线,村子里的乡亲们拿着刀叉去从林中砍材辅路,竖电线杆,只要家里有人,不管是大人小孩,能参加的都要参加,当时我拿着一把镰刀一起同大人们去开干,那时我们的梦想就是晚上能有一盏电灯照亮就好了,大家干着都很开心。
拉电线的那几天,我也够累的啦!电线将要拉完的最后一天,要做一个通电的测试,我站在一堆干柴上用手拿着电线,当时电线的电流比较小,我只感觉手一阵阵的麻木,我就像一头笨猪那样站在那里拿着电线一动不动,我的手一阵阵麻,丝毫不想松开电线,大人们只顾在旁边理顺电线,也不提醒我这电线可以有电,当时我也不懂电源这些道理,万一变压器那边有人把电源开关打开,我不是直接被电打死的节奏呀!还好最后没事。
随着家中的电器逐渐的增加,电量越来越不够用,2015年国家大力开始农改,村民们改用从从堰塘的另外一个地方迁电线过来,由原来的木电线杆改为水泥电线杆。打那以后,咋们村子的电量就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家家户户都用上电器,从此,这个小村庄的电器时代已经到来。
现在政府进一步加大农改,要在每一个村庄配备一个变压器,接下来的日子,电量够大家用的啦!
四、网络改变了这个村庄。
小时候,我不知道座机电话或手机长得是什么样的,就只知道这东西比较神奇,你讲的话对方能听到,对方讲的话你也能听到。后来,我家对面的一个村子买了一台座机,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只要有一户人家买了一台座机电话,人家就会认为这个家庭比较有钱,很牛逼。当电话买来的那一天开始,我每天都会听见在那个村子里,有一个喇叭在喊,张三快来接电话咯!李四快来接电话咯!每天估计有几十个电话打进来,听我爸妈说是那些在外地打工的乡亲们,打机电话回来问问家里面的情况。
我爸爸是搞技术工的,那时家里免强有点小钱,也买了一台座机电话,当时,我们家也一样,只要对方打电话过来,我们都要在村子大声的喊,张三,来接电话咯!
在城里读高中的那几年,我在学校的后街租房子住,房栋家有一台座机电话,每个月大约有一个晚上,我都会接到家里打过来的电话。晚自习回来后,我刚上床睡觉,房栋老板就跑过来大声喊:小杜,接电话了,你爸妈给你打的。我用了几秒钟就把衣服裤子穿上跑去接电话。那时我很念家,很想听见家里爸爸妈妈声音,当拿起电话的那种激动的场面只有自己才能提会。读高中的那几年,我一直激励自己,当我考上了大学,我一定要买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
当我考上大学的时候,其实用手机也没什么呀!那时,我用手机只能打电话或发送短信,因为我的手机不能上网,上网只能用学校的电脑,我的QQ号都是上大学的时候才申请的。2G时代来临,我开始用手机上网,在中杠这个小村庄,当时的网络只有2G,每次放学回家, 我用手机上网,打开QQ朋友圈发信息,要等好几分钟才打开页面,然后发信息也要将近半小时才得发出。放假在家的那段日子,跟同学们聊天大多数都是发短信。
近几年,网络发展迅速,中杠这个小村庄已有了4G网络,家家户户都有了手机,甚至一家人4口人算在一起共有10多部手机,老龄机或智能手机都有,从以前不知道手机是什么样的,到现在每家每户人人都拥有一部手机,村民们开始玩起了微信,能用手机上网聊天,甚至一部分村民还玩起了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时尚的APP客户端。从此,这个村庄与外界终于联系起来,在外地打工的村民知道自已的故乡发生的一切,住在深山中的村民也知道外界世界的信息。
四、村民的种植生涯。
中杠这个小村子,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种植主要以高粱、玉米为主,以养猪、羊、鸡为辅。小时候,我放学回家后吃完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地里割草喂猪喂牛,日子确实很苦,但在童年时代,有一伙小孩们一起玩,我很高兴。
小时候,我们上学要行走10多公里的路程,那时没有车,每天只能独自走路上学,每天上下学来回共要走约20公里的路程,为什么小时候我们很少生病,偶尔只是一点小感冒,没有大病,这也许是我们每天坚持走路段炼身体的原因吧。
我们家里的收入主要是靠农业、养猪为生。记得读五年级那年,有一次赶集,我和二爸扛着几头小猪到镇上去卖,一头小猪约30斤左右,我要扛两头,要走10多公里的路程,一大早起来吃完饭后就往镇上赶,中午11点钟才赶到镇上的猪场,在猪场,我二爸又喜欢与猪贩子砍价,价格底了又不卖,几个小时过去了,一头小猪都没买出去,后来那些猪贩子都要下班了,猪还是没卖出去,二爸开始有点心急了,开始求着最后几个猪贩子买,当时的那种场景,我看着就着急呀!我一个小屁孩又讲不了价格,只得在那里苦苦的等着,心想,如果这些小卖不出去,我又要扛着回家了。当时心里暗骂我的二爸,在这样讨价下去就真的完完啦,后面终于底价卖出去了,赶个集在街上边走边看,看见街上店辅子的羊肉粉、包子呀,我口水都流出来了,二爸就是舍不得买东西我吃,说赶紧回家弄饭吃。把猪卖了,空着肚子回家,回到家后,天已经要黑了,我才得吃晚饭,那天的日子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苦逼。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村民们大量生产高粱,近几年,每家每户生产出的高粱基本上都能达到约5000斤,每斤按4元价格计算,仅是高粱都要卖出2万元左右,生产出来的玉米主要是用来喂猪等,一般有劳动力的家庭,他们养的猪大约在10头左右,一年光靠卖猪都是好几万,加上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在外地打工,收入也不错,有的打工几年后回来还修建了一栋大平房。总的来说,现在的农民收入不断在增加,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主要都是靠他们自己幸苦的劳动成果和国家很好的政策而来。
五、乡村人,乡村魂。
在中杠的这个小山村里,这里活着有70岁、80岁、甚至有90岁左右的老人,他们一直生活在这个地方,他们勤奋、诚实、助人为乐,为这个小山村的年轻人留下非常好的榜样。当他们在80多岁的时候,他们仍然没有休息,只要天气良好,他们都会上山干活。那时我还记得我爷爷已经80多岁了,一个人用梯子搭在树上爬上去砍柴,真的太能干了。甚至有些老人下雨天都不放弃休息,他们都要去山上割点草回来。这里的老人生活都很有规律,一般是晚上10点左右睡觉,早上天刚亮就起床,生活的规律决定了他们的受命长度。
这个小山村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在外地打工或工作,家里除了很小的孩子陪在一起,所以这里的小村庄便成为了空巢老人。这些年轻人只能过年或放长假的时候才回来看看自己的亲人,没事是很少回来的。2000年以前,这个小村庄的小孩比较多,而且也很好玩,只要放学回到家里,村子里就开始吵闹起来,但是现在却不同了,大多数年轻人都把自家的小孩一起带到城里读书,很少几个小孩在家里陪奶奶、爷爷。所以目前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在农村,读小学的学生越来越少,而城里的学生越来越多,甚至很多学校没有足够的教室供学生上课。
童年时代就这么好玩,到山上采摘八月瓜。
一些年轻人在城市里打拼了多年,当他们有了票子、房子、车子,这些年轻人想更好的孝尽父母,于是他们就把自家的老人接到城里住,可能这些年轻人也没有想过太多,这部份老人这一辈子都是在这个小山村里长大的,当他们到城里没过上几年,他们就开始病魔缠生,很快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与这些离开世间另一部分同龄的老人,他们仍然好好的活在这个村庄,仍就过着他们平平淡淡的生活,甚至有的还在山上干活。所以我总结出一个观点: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与老龄人的生活方式不同,老人们仍然按照他们的生活去进行,我们不要去太多的打犹他们,让他们好好安静的生活,年轻人们只需多抽点时间,在家里多陪陪他们就足够了,毕竟城市不太适合这些老人居住。
随着国家不断对老年人关爱,一些老人还享受到国家政府在经济上的补贴,这些老人常叹道: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了,国家越来越好,可是咋们已经老了,我们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如何能多活一天,感受这个世界的变化。
老年人们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见中杠这个小村庄不断有新的变化,每家每户的瓦房都被政府重新改造过,家家户户都修起了乡村小路,政府还要给他们打灶头、修厕所、建水池等,村民们都很开心。在过去,一部份老人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让这个村庄的乡村公路打通,想像几个老人走在这条乡村公路上,一边抽着烟一边唱着歌,看看周边的风景,这辈子就足够了,可惜有些老人还是没如愿以偿,甚至有些老人这一辈子连车都没坐过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要是国家能再早一点对农村进行如此的改革,让这些老人多感受到这种变化,可能他们死而无憾。
10年以后,中杠这个小村庄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我想可能有两种:第一种是未来这个小村庄的房子全部被拆除,所有的人全部被搬迁到另外一个被归划好的地方,中杠这个名字从此将从地球上消失,这片土地将会被丛林全部覆盖,野生动物成群,多年以后这里的故人将会忘记这个地方。第二种情况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污染加剧、交通、空气、水等各种原因,加上城市生活压力太大,人们很难在城市生存,同时国家开始大力振兴乡村农业战略,未来在农村创业比城市更加容易,许多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城市人群开始转移到农村发展,未来的中杠可能是这样的一番景象:当你站在山顶,远眺村落,一条宽敞的柏油马路,家家都是小别墅,每家门前都有一个小院子,院子里停着一辆私家车,有乡村小诊所,有文化娱乐场所,小孩在文化娱乐场所里追逐玩耍,三五几个老人在这里拉家常,甚至还有许多外地人在这里游玩,这里还有农家乐等。
不知道读者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小编文笔不咋滴,只能写出这个样子,请多多包含。未来中杠的这个小村庄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请给出你的猜想,小编在此感激不尽,欢迎留言。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杜举红,生于中杠,从小在这里长大,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24岁大学毕业,后不干于现状,离乡到城里打拼,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历程。网络使农村与城市建立起信息互通的桥梁,便创作此篇文章,仅供大家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