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忏悔一下,看电影不应该开弹幕的。
开着弹幕,然后抑制被引起的想要judge的欲望。然后还会被扔进脑子里一堆剧透,蛮令人难过的。也不知道为啥要开弹幕。
人是很容易被欲望牵引的动物,也是很爱评判的动物。即使这是一个剧情在反对网络暴力的影片,都在被进行网络暴力。倾诉大概是人内在的习性。这就是修行的困难所在吧,修行倡导正念,不带有任何观念和评判的去看待一些事物和想法,与自己的天性做对抗。不过对抗天性和欲望真是一条艰难的路。
说回到judge,每个人的视角看待问题总是有失偏颇的,人们都习惯了从上帝视角看待事情。虽然公正一直是公正,但是人们自己的天平可能地基就是歪的了,还是可调整式的,极其容易受到环境和自己喜好的影响。比如一开始对盛气凌人的律师感到厌恶,觉得律师被杀会蛮解恨,也有人厌恶心眼儿坏透了的老人,最后被律师那句“告诉我妈,我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坏”给拉回一点同情。一波三折,让人觉得心理真是一个被很多小细节牵动的精密仪器。
看晓说奇谈的时候,高晓松老师提到攻陷巴士底狱的真相,无辜的监狱长被杀害,始于一句“你这个腐朽的资产阶级代表居然敢撞我们无产阶级厨子”,然后看热闹的厨子被一声声的“杀了他”给带动的情绪亢奋,从厨子转化成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者,他还真觉得自己成了伟大的革命者!
人心真的挺有意思的。
作为上帝视角的我们再次重现这类事件的时候,心里又是一种什么情绪呢?嘲笑?无奈?同情?然后开始新一轮的judge,贯彻内心中自以为的正义。
每个人独特的人生轨迹赋予了独特的特点和想法,这是让世界变得有趣的大前提。所谓的正邪,也是人类的自我评判,最起码的是不干扰别人,做出的事情帮助别人就是善,伤害到别人就是恶,恶可能来源于其他的恶。就像是一个多米诺骨牌,一旦被启动,就再也停不下来,滑向无限的未知和永恒,除了上帝谁也控制不了方向。
今天在江苏春晚看到曹云金的相声,曹云金曾经和郭德纲的冲突还历历在目,虽然我没有很有兴趣去关注这件事。好像每个人都对,好像每个人都错了,从前我总是以为事情肯定会有一个清楚的对错,现在觉得好像不是这样的,虽然我还是不知道为什么。
我没有对他们之间的冲突的舆论的推波助澜过,但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曹云金的发型没有以前感觉纯粹的像个相声演员,他的相声没有以前好听。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会让世界产生一些改变,这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也就是...每个人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任呗。
每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选择,选对了也不代表你是正义的战士,选错了好像也不关己事;道德心强一点应该会感到愧疚;什么也不做的旁观者有时候会被称之为无为就是站在罪恶那一方,有时候还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两个派系,也就是自成新派系。
真的是永远也逃不出的莫比乌斯环。
都说善恶终有报,其实我觉得是一种遐想。一个人角度的善和其他人不一定相同,善可能埋藏着恶种子,有人说善是尊崇自然规律,有人的善就是对自我有好处。无数次的抛硬币两面的概率是50%,善恶作为一种对立事物千百年来的产生大概也是50%吧,一个随意的推论。
随手在插一个有意思的想法。
坏人做了好事,或做坏事是有根源的,就会让人产生同情,好像更会增加影片的冲突,从而赚足眼泪。仔细想一下,好像有一个理论就是,冲突抓人眼球,泰坦尼克号的小李是一个穷小子但是很绅士,rose是一个富家女最后解放天性。
没什么主题,写自己想到的和看到的,极力避免情感的倾向性。
最后说一句比较实用的观念:
一个人没资格去judge另一个人,因为当你有了他的经历,处于他所处的位置,你可能还没他做得好。
这样的话,正因为我们不知道其他人的完整的人生经历过什么,也就不会去用自己的理解衣服盛气凌人的样子指责别人。
这句话应用在感情里,也会阻止我们去无谓的猜想其他人的想法,因为不知道,所以想要猜,可以变为:因为不知道,所以不去猜。
寻找自我才是人生最有意思的,也最踏实的事了,其他的就交给上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