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睡眠的的书,这应该是我读的第一本。我给评价五颗星,而且我还觉得大家可以把这么本书给自己的父母讲一讲。
我的婆婆已经53岁了,现在的她有些更年期,情绪不稳定,睡眠还不好,经常四点多钟就醒了,以后就睡不着了,说自己每天睡不着9小时,下午不敢睡,怕晚上没有困意。我相信不光这个阶段的更年期女性,我们年轻人还有很多人,为了一天没有睡够8个小时而闹心,觉得自己睡眠质量差,没睡够,周末休息要补回来。如果你们看了这本书,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解决了。
1.R90睡眠周期
作者把90分钟设为一个睡眠周期,每周35睡眠周期,或者28-30周期也行。
这是书中所配的图片,假设你早上7:30要出门,但是由于回来晚了,无法在午夜时分自然而然的进入睡眠状态,你可以选择在1点半入睡,这样仍然有4个睡眠周期(6个小时)。我们经常会出现为什么早晨起床时会感觉整个人都是蒙的,因为你起床时并不在周期结束之时,或者说你没有睡够一个完整的周期。8个小时其实是每晚的人均睡眠时间,但不知从何时起,它却变成了普通适用的推荐睡眠时间。然而,一味追求8小时睡眠而产生的巨大压力,反而对我们的睡眠起着破坏性极强的反作用,让我们无法获得真正需要的、因人而异的睡眠时间。
有的人工作本身就需要熬夜,晚睡,白天补觉。其实这样大错特错,有很多人认为睡眠是可以补回来的。睡眠失去的时间,那时间怎么可能补回来呢!有些需要开夜车的司机,他们的身体素质就很差,本身开车久坐对身体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再为了晚上开车有精神,白天猛睡,一直睡到晚上开车再起,天天如此,身体终究是会垮掉的。你可以自行选择入睡时间,但入睡取决于你的起床时间。从起床时间出发,根据90分钟时长睡眠周期,向后推算。不要在纠结昨晚没有睡好,睡得晚了起的太早了,一天心情都会变得很糟。不妨想想,你每周一共获得了多少睡眠周期。
一般情况大部分14-17岁的青少年睡8-10小时,成年人只需7-9小时就够了。我们总是纠结自己睡得不够,其实是我们太多的占用了睡眠的时间。想一想,你是不是总说今天要早点睡觉,结果躺着刷朋友圈刷到了凌晨一两点;拿着手机追着电视剧,恨不得一晚上看完一部剧的节奏;有的能好一点点,拿手机看小说,看上瘾了也就把时间也看过去了。如果我们能在入睡前一两个小时能抛开手机,电子产品,我相信我们可以更好的入睡。书中特意对卧室的布置,光线提出了建议。大家应该都听过褪黑素和血清素这两个词吧,褪黑素是松果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它会根据周围光线的明暗变化做出反应,帮助调节睡眠。只要在黑暗环境中待的足够长的时间,身体就会分泌褪黑素,帮助入睡。所以,作者建议大家在准备入睡时,提前把卧室的窗帘放下,把灯光调暗。就拿我家举例子,窗帘用的是深色系不透明的,床边还有在宜家家居购买的暖色调的落地台灯。一到晚上10点左右,我就开始调节睡眠气氛,我习惯晚上看纸子的书籍,所以我在上床之前就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放在桌子上,拿本书上床了。这样真的有助局睡眠,我经常是看着看着睡意就上来了,不像是玩手机睡觉,以前会经常越玩越亢奋,经常熬夜错过了最佳入睡的时间。我们在和体内的昼夜节律较劲,昼夜节律敦促着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质量最高的时间段是凌晨2-3点,不要日出之后去睡觉,会打乱生物钟。随着日光渐强,我们体内开始分泌血清素,一种刺激情绪的神经传递素,它将和褪黑素此消彼长。
当我们了解睡眠周期的时候,在生活中一点点尝试改变就可以。现在的我平时起床都不会用闹钟,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那个点睡,想对应的早上起床点也变得规律,而且起来也不是很费劲。一般特殊情况第二天要赶火车,这样的我会额外设置一下闹钟;像是前一宿聚会这种,我会用午觉来缓解自己。书中有讲到下午1点到3点是修复身体的最佳时机,既可以缓解你早起的疲劳,也可以为你下午的工作带来精神。午觉的时间一般是半个小时,或者90分钟,太多太少都会影响到你接下的工作。
有的工作伙伴,中午是无法睡觉的,所以经常会有朋友上午一杯咖啡,下午一杯咖啡。英国食品标准局的咖啡因每日建议摄入量是不超过400毫克,作为比较,星巴克一大杯现磨咖啡中含有330毫克咖啡因,单份浓缩咖啡中含有75毫克咖啡因,而一杯自制咖啡中则含有200毫克咖啡因。这是书中给出的数据,大家可以针对这个来选择每天喝多少咖啡,如果大量摄入咖啡因会令人焦躁不安。如果血液中的咖啡因浓度过高,将导致入睡困难或睡不安稳,所以,适量要懂得节制。正常咖啡因的半衰期是6小时,把这个时间掌握不好,如果咖啡对你有作用,就不要在临睡前去喝咖啡,或者提前一些时间,这样都会影响你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如果咖啡对你没什么作用,也不要一味的去喝去过度刺激自己。
基本上书中的大体给大家介绍了一下,书中还为大家讲解了睡眠姿势和改选用什么样的床垫会对身体更好。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买回来看看,每天晚上看它入睡,而不是看手机。有空也给父母讲一讲,这样父母也不会总认为自己缺觉,不敢午睡怕晚上睡不着。用知识告诉他们,缓解他们心中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