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的清明节却一派秋高气爽的景象,家中虽不在清明扫墓,但仍保留了祭祖的活动。虽然与旧时相比,如今的祭祀已流于形式和敷衍,但至少还保留着,如果祖先有知,想来不会怪罪母亲,在大部分人已取消或删减祭祀的今天,母亲仍在每个重要的日子里独自操持着。
在传统潮汕女人的一生中,拜神祭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男人们飘洋过海、外出打拼的日子里,神明无疑是最好的寄托。在祖母尚能行动自如的日子,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陪着她流转于各个寺庙之间拜神,每个初一、十五,以及各种“神诞”。幼时会惊讶,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祖母,竟能在拜祭时念出一连串条理清晰而措辞讲究的祷辞,从整个家族的“合家兴旺”,到儿子们生意的“货如轮转”,再到孙辈们的“出门遇贵人”,流畅而周详,感觉不真实,却诚挚无比。如今祖母已瘫痪数年,几乎贯穿一生的习惯也早已无从延续。小时候常站在一旁,静静看着祖母对着神明念念有词,将心中所愿一个一个说与神明听,岁月和周遭不断流转,口中所祈求来来去去却不过那些,不知祖母多年祈求的心愿中,实现的有多少,那些未能实现的,是否仍在心中默默祈求。
母亲平日打理店中杂务,已是不堪重负,但数十年来却从不敢怠慢神明们,无论是外面的妈祖、“大老爷”、“财神爷”、“树爷”,还是家中的祖先,春节、元宵、春分、清明、端午、中秋、秋分、冬至……
拜了一辈子的神明,在祖母和母亲心中,是怎样的存在,能否在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抑或衹是一种习惯。
臧克家说:“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或许神明是否真实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对无望的人生的存有一丝念想,让世俗生活能够理所当然地继续。在这个神明被悉数打破的时代里,我们为打破迷信蒙昧而自豪,但在没有神明的日子里,我们心中那些念念不忘却无法落定的心愿要说与何人听,那些知其不可奈何而无法安置的困惑又有何处可借问?
, "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