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名叫《麦肯锡工作法》。177页的书,我却拖着要一个月才看完。对于这些教科书式的书籍,我每次差不多都是硬着头皮看完的。但这本书所提供的工作方法对实际工作的运用真的很有帮助,于是这次看完后我便逼自己写读书笔记,因为这样才能真正学到书本的知识,不会看完就忘。
书的大致内容是先给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再提供并详细分析具体操作方法给读者,让读者知道该如何有效地去执行每一个步骤,最终把问题完美解决。当中,作者还提出很多关于在职场上如何提高自身能力和如何在团队中工作的建议。而从这本书中,我学到的便是麦肯锡的思维分析框架了。
《麦肯锡工作法》中提到了五种分析框架。一是商业体系,主要是要把握整体流程中的重要因素;二是“3C”框架,其可以用来探讨市场战略的基本面;三是“7S”框架,它能很全面地重新评估组织;四是位置矩形,其可以帮助有“选择困难症”的人做出正确的选择;五是“逻辑树”框架,它能有效地找出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而其中,以我个人而言,第五种“逻辑树”框架是最常用到的。所谓“逻辑树”,指的是将包含前提事件在内的问题(大问题),按照与该问题相关的数种要因,进行细致的拆分(小问题)。按字面意思,前提事件就是树干,而众多的要因便是分支。
书中介绍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是把握并分解问题的结构,收集信息,提出假说,验证假说以及推导解决方案。而当中的每一步,我们都可以用“逻辑树”框架来进行分析的。
1. 把握并分解问题的结构。利用“逻辑树”框架,先把事件与要因分离,再从中找出真正的问题所在。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一些问题时,本能地以为只要把眼前的问题解决掉,那么事情也可以解决。但实际上,我们都没有进一步地去了解什么才是问题的本质。例如员工提出辞职,有可能是因为待遇福利低,公司制度不好,同事难相处或其他的一些因素。那么,辞职就是前提事件,这些原因就是要因了。
2. 收集信息。当我们把问题都分解完成后,就可以有目的地去收集信息了。如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透过对该员工的日常工作观察或者咨询其主管或身边同事而进一步了解他并收集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收集信息过程中切忌收集过太多的信息,这样反而会影响自己的判断。
3. 提出假说并加以验证。信息收集完成后,我们便要对信息进行一个汇总并得出结论,也就是提出假说。假设该员工是因为公司前景不明朗的原因而提出辞职的,那么在验证假说时,我们可以直接约员工单独谈话以便确认假说是否正确,但同时,我们也要从收集的信息中判断该员工所说的是否是真心话。
4. 推导解决方案。通过与该员工谈话后已验证假说,这时可以跟员工详细分析公司的发展计划让员工更了解公司的动态,这样便会有可能挽回员工。
利用书中的框架去分析问题,其实能对平时学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现在就利用“逻辑树”的结构做了一份书的思维导图。但第一次做,免不了冗繁,感觉很多句子都舍不得丢弃。大概是我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得先靠反复查看来记忆吧。
第一次写读书笔记,分享出来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如果觉得有不对可以指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