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无物永驻,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谈起歌手朴树,人们第一想到的大概就是在沉静夕阳下,抱着吉他自弹自唱的少年形象。不论在台上还是台下,朴树都能带给听众满满的感动。这样的感动源于他音乐中的纯粹与真诚,也是源于他对自我和初心的遵循。
朴树性格极为敏感,他的敏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对年少纯真的失去感到痛心;对成人世界的世故手足无措;对世俗理想感到厌恶;对碌碌一生、生活庸常极为排斥。但从他本人来说,这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这样的性格让朴树更轻易触摸、看透了真实的世界,一切黑暗与美丽都在朴树内心沉淀,也在无数个日夜中赋予他宝贵的灵感火花。但同时,他也让朴树无形间比别人更容易因外界的质疑和影响而受到伤害。
朴树的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因而也希望朴树可以致力于学业,考上一所一流大学。但朴树却压根不喜欢学习,他唯一的热爱便是音乐。不忍违背父母的意愿,朴树只得被迫承担父母的期望,上了首都师范大学。但在大学里,朴树竟患上了抑郁症。此后,父母这才放手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
凭着《我去2000年》和《那些花儿》,朴树在华语乐坛开始真正崭露头角。但随着成功到来的,还有名利,以及在名利裹挟下外界各种纷纷扰扰的声音。大大小小的商演让他身心俱疲,各类采访、偷拍逐渐打破了他生活的平静。为了迎合观众的喜好,他甚至不得不放弃尊严,在综艺节目中扮成加勒比海盗的样子。
有人对此不屑一顾:扮个妆有什么大不了?这在节目里不是很常见?
正如前几日周杰伦在自己的演唱会上被粉丝要求学唱《学猫叫》感到万分尴尬,扮妆对于朴树这一类用心的创作者来说也是极难忍受的事。也许这对于以在人前表演为主的那些流量明星来说手到擒来,但对朴树来说却是一种屈辱。因为这相当于将他当作了消费对象,也是间接对他作品的否定。这说明了他的歌还没有一个滑稽的装扮更吸引人,人们更爱看一个小丑在台上表演,也不愿沉下心来认真欣赏一首好歌,这无疑是创作者的悲哀。由此它也成了一切问题的症结所在,当流量高于一切,质量退居其次时,创作者就很容易被当做娱乐对象。
性格内向的朴树难以适应娱乐圈的虚伪和逢场作戏。最终,在经历了无数个失眠的夜晚之后,本已因音乐而逐渐治愈的抑郁症再一次找上了他。他在乐坛上火了,他成了众人心目中敬仰艳羡的对象,可是他不快乐。
而更令他感到恐慌的是,他感到自己对音乐的热情正因为名利的侵扰而逐渐消散,曾经上帝赋予他的才气和灵感也在渐渐离他而去。明白这一点的那刻开始,朴树决定离开了。
叔本华曾说:“如果一个人少年老成,诸练世故;如果他很快便掌握交际之术并进入社会,仿佛早已成竹在胸,那么,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它预示这个人属于庸俗粗鄙之辈。”
纯粹如少年的朴树,注定与舞台前的狂欢落落寡合。他在娱乐圈中的不合群、不上道,也注定他的音乐道路要与那些当红明星小鲜肉背道而驰。从此,朴树真的在台上消失了,这一去,便是整整十年。
十年后,朴树凭借专辑《猎户星座》再度归来。而关于这次回归的理由,朴树给出的回答很简单真实:"因为我没有钱了,因为我要吃饭。"
出世的朴树是为了音乐,而再度入世的朴树则是为了生存。再度归来的朴树似乎变了很多:他开始频繁在台前亮相,出席各种综艺节目,忙于为自己的新专辑做推广。他不再那么反感发微博,也慢慢学会了在人前适当表现自己。经历了十年的沉淀,朴树开始接纳眼前的这个世界,并尝试着融入其中。
唯一不变的是,他仍旧保有一股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勇气,无所畏惧地质疑世界的荒诞。他在音乐中叩问人性:
"渐渐习惯谎言/并以此为荣"
"遍体鳞伤/也慢慢坏了心肠"
质疑世界既定的规则:
“从来如此/便是对的吗?”
"你卑微的人生/从不曾犯错的/无聊的人生"
对活力青春的逝去感到痛心:
“所有曾疯狂过的都挂了
所有牛逼过的都颓了
所有不知天高地厚的
全都变沉默了
你拥有的一切都过期了
你热爱的一切都旧了
所有你曾经嘲笑过的
你变成他们了”
朴树的歌仿若一位慈爱的母亲,站在门前翘首以盼,迎接远航的孩子回家。她谅解孩子的一切过失,也同情孩子的一切遭遇。他的歌向人们传达出宽容和救赎,让听众的心灵得到平静。
听朴树的歌是一种享受。不同于现在市面上流行神曲的狂暴、热烈,朴树的歌大多节奏缓慢而温柔,如一股潺潺清泉般流淌至心尖,让人瞬间忘却了尘世间的一切烦恼。而这也无疑变成了现代都市人急需的甘露。朴树的歌声为焦虑不安的人们带去一丝灵魂的慰藉,使他们暂时从繁琐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
朴树对音乐有一种刻骨的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执着,也因而倍加珍惜。新专辑《猎户星座》花费三年时间才打磨成功,歌词短小精悍,曲调悠扬婉转,仿若一股清风拂过耳畔。在北京寒冷的冬日,朴树曾于什刹海的街市上唱过这首歌。围观的群众人头攒动,镜头转换间,人们脸上陶醉、略带微笑的神情令人动容,可见朴树的新歌确实触动了人们的内心,它带给大众精神上的力量和温暖不容小觑。
如今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朴树身上丝毫也看不出所谓的中年人特有的油腻。相反,他熟知人情世故却仍保有自己的底线。他对艺术创作仍旧那样认真,他的歌也依旧那样纯粹美丽,不掺杂质。不论是歌词亦或是编曲,都不是一味为了圈钱去迎合受众,而是为了他内心的声音所创作。
从朴树的歌中你也可以看出一个少年的成长轨迹,它从单薄到厚重,从激烈到沉稳。但唯一不变的是内里隐藏的桀骜不驯的魂魄,是迎风破浪的勇气,以及一个不服输的少年,对世界的不妥协,对卑劣人性掷地有声的诘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