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瓦儿,这是男孩子玩的游戏,有点像保龄球,又比保龄球花样多,道具也是石块或砖头。
具体玩法是这样的,选一处平坦开阔的地方,相隔一米半到两米左右画上五条线。每个参加的小伙伴各自准备一块薄片石头或者半拉砖头,参加人数为偶数,最少四个人,以便分成两队,因为水平各异,分队时要抓阄,以示公平。
打瓦儿的规则是这样的,也是分攻方和守方,守方将自己的石片或砖头摆放在最远端的线上,以石头的最宽面朝向进攻方,石块之间缝隙尽量小但不能挨在一起。进攻方第一波攻击是从第一条线外开始,可以助跑,但不能越线,越线就犯规罚下。攻方用自己手中的石片或砖头扔向远端摆好的石片,并将其打倒,每人有一次机会,一击不中就做壁上观,击中者可以再回到原地进行连击,连击命中,失手者复活。连击不中,该轮进攻失败,攻防转换。若一人一下子击倒两片以上并且全队顺利通过第一关,则进行第二关,第二关摆放时将一并倒下的石片的最窄面朝向攻方,并且间距拉大,相距一米左右,不利于攻方瞄准,这种摆法称之为“歪鼻子”,正常情况下摆法与第一关相同,没有一并倒下的石片还是大面朝向攻方。第二关攻方要站在第二条线上,双脚并拢,然后抛石击打,其他规则同第一关。第三关攻方在第一条线外将攻击的石片投到第三和第四条线之间,投放不到位或过线都出局,投放到位后,过去前脚踏地,后脚搓动石片攻击,攻击时前脚不能越过或踏在第四条线上,否则也算犯规。第四关是站在第三条线上,将攻击石片放在一只脚脚背上,另一只脚踏出一步,然后把脚背上的石片甩向目标。第五关是站在第四条线上,翘起一条腿,将攻击石片从胯下投到目标后方,人过去北朝目标,一条腿别住,另一脚踏住进攻石片,反向搓动攻击,此攻法称为“后别”。每一关都是要将目标石片全部打倒才算过关,否则就失败,下一轮从失败的关口重新开始。
这个游戏锻炼的是体力、眼力和协调性。孩子们是乐此不疲,大人却往往会担心被石头砸中,不小心受伤。
丢沙包男孩女孩都可以玩,沙包是大人帮缝制的,用六片方形布片拼成一个正方形的形状,最后一片缝合前,装上沙子或者玉米粒,一般是用玉米粒,打在身上还不太疼,而且也不容易漏。丢沙包有两种玩法,一种是人比较多的时候玩,也是找一处平坦的开阔地,间隔十米左右画两条线,进攻方分两队分别站在两端线外,防守方就在两条线之间。进攻方将沙包投向守方,不管击中哪个部位,被击中者都要离场,若是守方接住沙包,则一人复活上场,在守方满员的情况下,沙包被接住,则存一条命。这个游戏把守方全部打离场结束,进行攻防转换。
丢沙包还有一种玩法,有点打垒球的味道,就是在靠墙跟的地方,以墙根为一条边,画一个边长不大于半米的方框,作为堡垒,有一个人镇守,从堡垒处画两条夹角大约三十度的斜线,其他人都作为攻方站在三米之外,队形都在两条斜线之内,将沙包投向堡垒,守垒者可以用手也可以用帽子来接沙包,沙包掉进堡垒,则守垒失败,守垒者接到沙包后就使劲向远处扔,但不能扔到斜线外,若是沙包被攻方接到,攻方获胜,接不到攻方继续进攻,直至决出胜负。
现在想想,小时候玩的游戏跟现代体育都有好多相似的地方,也是蛮有乐趣的。那时候虽然物质匮乏,但精神却是富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