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曾在电视台做过一期有关于关于校园霸凌的专访,采访的对象是在当地几所初中上学,明显受到过校园暴力的孩子。
在采访中,通过与采访对象和他们家长的不断对谈,我发现了一个特别奇怪的点:几乎所有遭遇过严重校园霸凌事件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是伙伴中会被欺负的那一个,而这几个孩子,无一例外地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愿意和他人交流,显得沉默、少言。
我跟一个扎着羊尾辫的女孩家长闲聊,她女儿曾在回家路上被十几个校外女生群殴过,但是这位家长却毫不知情。还是学校里的老师听闻了,主动跟家长联系,才让他知道这件事情。
“你在家里都没跟孩子聊起过学校的事儿么?”
“问是问过,说都还行啊,也就没太管她。工作太忙了,有时候真顾不上来……”家长满脸的后悔。
“那她被打之后,精神看起来也不太好,也没太注意吗?”
“她啊,从小在外面被欺负了都是那个样子。我也没想到是这么严重的事儿,以为就是小孩子之间闹闹,没太放心上……”
我看着这个家长满是疲惫的脸,很想再问一句话,但忍了忍,终究还是没说出口。
我想问,为什么,从小到大就只有你的孩子受欺负呢?
古时候有过这么一句话“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从小我们都会被教育,人可以善良,但不可有太过善良。人生就是江湖,只要是在社会中,必定就会有弱者的存在,孩子的世界也是同理。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大院中,总会有那么一个恃强凌弱的小霸王,也总会有一两个老是被欺负的鼻涕虫。但不同的是,有些孩子被欺负了一两次后,要么翻身成王,要么成为事无紧要的吃瓜群众,总之,麻烦不会再出现在他的身上。而有的孩子,却从始至终都被欺负着,换环境也好,转学也好,身边的同学朋友换了一波又一拨,而他,永远都是那个最弱的人。
这究竟是为什么?
Part 2
我的大学室友是一个特别爱说爱笑,身体修长的女孩,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女生,曾遭到过严重的校园霸凌,她在中学时期转过三次学,然而却并没有用。那些恶言恶语像是能飞一样,不管她换过多少次环境,没多久,她就又会成为班上、年级里最遭人讨厌的人。
“我是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从小我就是那种被欺负的,但是小时候没什么,小孩子嘛,也就不理你就算了。可是你知道,到了初中之后就什么都不一样了,他们会打你,把你当成欺辱对象,好像骂你就能得到快感似的。”
“那段时间我很孤僻,因为转学太多次,最后没地方去了,只能转到别的市去上学,借住在伯伯家。什么都不想做,什么也不想说,每天想到要上学就想死。后来有次我生日,那天真的在学校被骂得很惨,回到家后只想大哭一场,然后伯母就进来了,说要给我个小礼物,我一看,是两本书,就更绝望了哈哈哈。”
说到这个话题时,室友笑得特别开心,她喝了口水,又继续说
“天知道是她那时候看我太惨了特意送的我那两本书,还是随手不经意挑到的,不过现在想想真的很感谢她。”
“那两本我现在都记得特别清楚,刚好就是讲校园霸凌的,一本国外的,一本国内的。都是两个女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其中一个跟我一样生日那天还被打了一顿。但是很神奇,一个女孩子她最后教训了恶霸,把恶霸逼得不敢上学了。另一个女孩子虽然后来也没受欺负了,但是她的两个同学都死了……”室友的神色开始有些认真。
“所以那时候我就想,我一定不能让人给欺负到死,我也想像那个把恶霸逼走的露西一样,而不是那个始终胆小懦弱的耿穗穗。我不相信,我会被欺负一辈子。”(笔者按:露西和耿穗穗分别是《你的礼物呢》和《小牲口》中的主人公)
在大学四年相处的日子里,室友跟我重复过无数遍她变好变强的过程,我也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听着,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毛毛虫破茧成蝶最为绚烂的时候。
她说,她开始努力学习,把自己的成绩提到班上的中上游,甚至有一两科成绩是班上的佼佼者,颇受任课老师的喜欢。她说,她开始努力让自己变得自信起来,别人骂她,骂她丑,她就越要打扮得漂漂亮亮,就算被打,也要处理得干净起来。她说,她努力跟身边的人交流,特别是那些和她一样以前总是畏缩坐在墙角不起眼的同学,他们成为了好朋友。她说,她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最后,当她第一次拿了全班第一名时,再也没有人敢小看她了。
Part 3
我在做那期专访时,专门去找了室友所说的那两本书,一本是英国作家艾登·钱伯斯的《你的礼物呢》,另一本则是国内作家丁丁所写的《小牲口》,为什么只有你的孩子一直在被欺凌?我想,在这两本书中,确实可以找到答案。
乍一看,这两本书除了有着共同的主题“校园霸凌”之外,再没有其他任何共通的地方,但是细读完全书后,就会发现,这两个性格截然不同、有着两种不同家庭教育和原生家庭的女孩子,恰好为我们的疑问提供了思路。
在《你的礼物呢》中,主人公露西是一个非常自信而且充满了爱的女孩子。她有着一个温暖的家庭,爱她的父母,还有很多好朋友和仰慕者。尽管在遇到校园霸凌时,她也曾奔溃哭泣过,但施暴者的谣言、所作所为并没有真正地击垮她。在与校园恶霸的几次交锋中,她也始终是主动的、积极地去思考该解决这件事情。最终,爸爸妈妈和朋友们给予的支持,变成她强大起来,成功击垮施暴者的勇气。
而在《小牲口》里,主人公耿穗穗则是一个从小就习惯被欺负,有点自卑,爱幻想的女生。她有着不那么完美的原生家庭,父母分居两地,害怕父母争吵。在学校里,她也少有朋友,是渴望被爱的典型“缺爱”型人格。于是在小说中,她受到了欺负,就算在告状时,也表达不出她的绝望。她将被施虐的心理施加在另一个“弱智”的同学身上,她在瞧不起别人的同时,也在被别人更加瞧不起。最终,耿穗穗的噩梦虽然终结了,但却是以另一种可悲的方式结束,在这场斗争中,她始终被动着。
同样是被欺凌,露西是真正战胜了霸凌,而耿穗穗,也许永远也踏不出曾被欺凌的阴影,为什么?因为耿穗穗从来都没有去真正直视自己。
我们是孩子的父母,可以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为他们展开保护的双翼,但是我们能保护一辈子吗?孩子读书的时候,面对的是校园霸凌,也许我们可以出面解决,可是今后呢?在社会上又该怎么办?这个社会上处处都是危机,处处都是陷阱,稍有不慎就会中招。既然无法护到孩子一辈子,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去做?
我认为,培养孩子健全且健康的人格,给予他无限的爱与支持,教会他面对危机,也能努力积极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健全且健康的人格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让孩子能够面对危机时能够保持良好心态,有着强大的同理心,不害怕困难,勇于挑战,自信而无谓,即使处于弱势也有足够的信心能够战胜困难。
无限的爱与支持是战场上的后方粮草,当然了,虽然我们强调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但并不是说单亲家庭或者收养家庭就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只要家庭的人能源源不断地为孩子输入爱,只要这份爱足够强大,可以永远无条件地支持他们,那么他们就能更加放心地去战斗,也能在他们偶尔的落寞失意时,找到温暖的港湾。
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孩子面对危机时的关键,能否掌握主动权,能否发现危机的关键之处,能否持续思考如何找到问题解决的症结,决定着孩子最终是否可以成功。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着手去解决问题,孩子才能在面对危机时真正胜出。
现在,我想你已经知道答案了。
为什么只有我的孩子一直在被欺凌?
那是因为你的孩子从心底上就已经承认了自己是个弱者,他没有勇气,也没有足够的自信与爱去支持他努力改变当前一切。
为什么有的孩子从就不会惧怕任何危机?
因为他们勇敢自信,无畏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