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公司不同部门的同事吃饭,大家都在吐槽各自的小头目(leader)或是小组长。这些可怜的同事们,有些没日没夜的加班、结果还是来不及把工作按时完成。有人东西赶不出来被催得压力山大、在办公室崩溃痛哭...
总体而言,身边的每一位基层工程师们,对自己的组长或多或少都心有怨愤。包括我自己,对本部门的组长也是,非常厌烦。很多人选择离职,要么是跟自己的组长不和,要么是在组织里不到支援和肯定、看不到晋升的希望,最后工作几年就跳槽。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源自基层员工和组长之间的矛盾。
在管理体制上,这些基层以上的干部,可以统称为中层管理者(middle manager)。
当一家企业发展壮大,员工越来越多,势必需要分门别类、切分层级以利规范化管理。在层级分枝的最底部,中层管理者是连接高层决策者和基层执行者的枢纽。
身为基层的设计工程师,最直接的上级就是小组长。工作安排来自小组长、有问题找小组长、请假/考绩也是小组长。而小组长的工作包括统整上报、指派任务,然后负责检核工作,管理一个小团队。这些的人都是中层管理者,在企业里起着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他们一般专业能力不错、有经验、有年资,通常被分配到某个小单位任管理职。中层管理者的头衔包括班长、组长、科长、科长之类。
可是,为什么中层管理者那么令人反感呢?
在解析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澄清一下:这个问题讨论的是基层员工对中层管理者的不满,而非探讨高层。
高层领导选择某一个人来管理小团队,自有其原因。也许是他年资够久、也许是他专业能力突出、也许是没有更好的人选。总之,最后某个人担任了中层管理者。高层喜不喜欢他/她,我们无从得知。
但从基层的角度去看,很多底层的工程师:确实是认为自己是被压迫的、在面对困境时得不到及时的协助。而他们看到的情况是:中层管理者只负责指派任务、定期检查,他们安于现状、有功自居、出事甩锅。当工作量大的时候,中层管理者自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无暇顾及手下人员。造成大量工作的堆积、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影响工程进度和团队效率,使得团队氛围和士气低迷。
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层管理者一定是有某方面的特长,能够让他们能够从基层中脱颖而出,稳居在中层管理者的位置。
而问题是,优秀的员工,不见得是优秀的中层管理者。
举例来说,有的中层管理者,每天都像救火一样忙个不停。但实际上,他只是在重复的做一些没有效率的工作。他在忙着解决各种突发事件,那些突发事件是无法胜任的基层员工造成的意外状况。
针对当前的问题,他需要检讨的是:员工的人力调配问题、员工的培训机制、员工与工作内容的匹配问题。
很多中层管理者深知团队内部、整个组织架构的问题,但他们不想面对现实、也认为自己无力改变什么。于是在工作上缺乏领袖意识和进取精神,以至于无法给基层员工带来正面的力量,无法带领团队积极合作。
在这里引入一个人格心理学的概念,叫 情感强度(affect intensity)。它是指人对事物所产生的选择倾向性,是感情最重要的动力特征,会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
简单来说,情感强度越强的人,对事情的判断会更客观、更理性。而情感强度弱的人,会比较情绪化、或者比较不想引起矛盾和冲突。
情感强度决定了一个中层管理者的能力等级。
举例来说,一个情感强度高的中层管理者,他会就事论事、坚定立场。对于自己的下属赏罚分明,对高层的指示严格执行并反馈,对于跨部门的沟通能掌握技巧又能从较大的格局去推演思考。一个称职的中层管理者,对于无法胜任工作的员工,会进行指导或调整,甚至对不合格的员工予以辞退,确保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而情感强度差的中层管理者,他会更注重情分、不希望扮黑脸,委婉措辞、但实际上无法解决问题,等于有做但无用,他只看重自己眼前的工作做好、自己的老板满意、在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类中层,在一些单位也被称之为万年科长。基于之前的成就,不需要做基层的工作,但也不会得到进一步提拔。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失去学习和改变的动力与热忱。更实际的情况是,部分中层管理者在一个岗位不上不下但稳居其职,一方面靠的是年资和高层的信任,另一方面是把优秀的下属、潜在威胁竞争对手逼走。
那么,遇到不喜欢的中层管理者,该怎么办呢?
写给基层员工的几点建议:
第❶,不要因为组织架构的问题而烦恼,先充实自己。
一方面你的烦恼改变不了什么,毕竟人微言轻、蚍蜉撼大树没有意义。所以不需要浪费时间去抱怨、愤怒或是激烈争辩什么。另一方面,既然在什么位置就做什么事。凡事充分沟通,尽力就好。再留一点时间,扩充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沟通技巧、兴趣爱好等。
第❷,在有机会成为中层管理者之前,先做好一个“被管理者”。
管理是一门学问,一个好的管理者,除了需要有过硬专业知识,还需要很强的执行力、沟通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领导力。基层员工不必太早去烦恼上级的管理缺陷、或是急着想要提升到管理层。先给自己积累成为一个管理者该有的素质和能力。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做好一个“被管理者”的工作。被管理者,最重要的是,管好自己、做好份内的工作。完成上级指派的工作、配合其他组员解决问题。
第❸,用同理心去换位思考,并引以为戒。
对上级的不满情绪,不会给工作带来正面效益,只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热忱和工作效率。身为基层员工,我们需要用同理心去换位思考。想想为什么他不想听取下属的意见、为什么他无法令人满意。
有些中层管理者,少说有五到十年的工作经验,甚至做了二三十年。他们年轻时的努力和奋斗已经足够应付目前安稳的生活需求,他们不需要太多挑战或变动,这是职场人士40岁以后的常态。在不影响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们愿意给新人机会和指导。你可以认为他没有企图心,没有持续学习的动力,但对他来说,已经没有必要。所以若你想要得到更多、或是对现状不满,那就相当于质疑了他的权威和能力。人性的弱点是自重,自我保护胜于一切。
富有进取精神的基层员工,可以试着换位思考,吸收前辈好的经验和知识,同时,对于不好的习惯和风气,引以为戒。当有一天,你处在对方的位置时,可以不忘初心,持续学习、给手下的员工多一些理解。
第❹,从更高的位置去思考,了解决策层的思维。
处在基层的员工,可能每天面对的就是自己的主管,也就是那些“令人讨厌的中层管理者”。而获得高层的信息,也是透过中层的传达。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离或目标变得模糊。甚至有些基层员工,根本不了解公司战略和长远规划。
不了解高层的思维,很难保持自身利益和组织利益的一致性。当你只看到自己的工资条,看不到公司的整体发展,看不到实际运营情况。那你可能永远只适合当一个基层的人,或者有一天也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中层管理者...
第❺,把羽翼丰满起来,再作决定。
当一个企业有太多不思进取的中层管理者,整体团队的活力及发展是很有限的。若有一天,你积累了足够的工作技能、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接下来,就应该思考如何为自己的未来发展作长远的规划。
如今社会,已经不存在什么铁饭碗一说。也不会有人会帮你做职业规划,除非你愿意风平浪静地按照“上级指示”,被动的接受任何安排,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中层管理者。
所以,身为基层的员工,应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初入职场的前几年多学多看。等到你足够强大,意识到无法适应也无法改变企业文化,那么,最实际的解决方案就是:要么换部门换主管、要么换公司。
只有持续的学习,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工作才会有热忱,才能获得自己的成就和快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