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会说:
一切随缘,我把自己交给了命运!
顺其自然,听凭命运的安排吧!
我们冥冥之中要相遇!
我们命中注定要分开!
……
这冥冥之中的东西是什么?又是靠什么来注定?
我曾经特别相信命运。
我觉得自己走的每一条路似乎都是命运的安排。
我接受,所以我臣服。
举两个生命中关于人生选择的例子。
第一个选择:师范和高中。生在教师家庭,自然选择师范,况且那些年,师范是个香饽饽,能考上就是万幸。以至于内心其实有翻起过一个隐秘的波澜,但很快被自认为命运的大浪盖过。
第二个选择:稳定和漂泊。漂泊六年,突然又有机会回家当老师。在犹豫之间,我又一次将自己交给了所谓的命运。自己也不是那么用功,能上则上,不上则继续漂。招八个,结果以超过第九名仅0.5分的成绩上了, 这不是命运的安排是什么?
命运,总给你一种有预谋的感觉。这一切,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真的是命运在安排吗?我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最近在听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程,颇有触动。
这个冥冥之中的东西其实就是你生命的隐喻。在潜意识里,是这个隐喻在暗示着你去做出这样的选择。
找到这个隐喻,有些事情就可解了。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生命的隐喻”呢?它又隐喻着什么?
课程中说:找寻自己生命里的关键事件,即:记忆最早的事,或者记忆最深的事。它们可能就是你“生命的隐喻”。
记忆里最深的事,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起童年里的事情。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童年阴影。
讲一件我印象最深的事,之前在文章里有说过,就是诗歌朗诵比赛事件。
比赛前一天自认已经熟记,玩儿!比赛上台,朗诵了个题目后,后面全部忘词,蒙圈儿!下台来,一个老师特意抱了我一下,糗大了!回家后,看到了老爸一脸的失望,内疚!
至今,这件事情的始末,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它也在潜意识里告诉我:我,对自己的估计是不准确的,不能相信!我,驾驭不了这样的公众场合!我,待在大多数人都待着的地方,走大多数人走的路才最安全。
原来,我骨子里的这些不自信、不敢冒险等等基因,都有迹可寻。从而导致任何事,都不会大胆去选择,只能被动的接受和顺从。
我似乎找到了我“生命的隐喻”。细想起来,它们与我以后的人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之后人生的许多选择,似乎都在围绕它演绎、变化、展开。
套用心理学术语来说,这些隐喻,就构建出了我的人生脚本。这个脚本安排了开头,剧情和结尾。
正如志愿选择和是否回来教书的选择一样。开头: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是往左走还是往右走,要自己来选择。剧情:内心在挣扎和权衡,是听从内心的声音去看坎坷小道上最美的风景,还是顺从大流走大路确保稳妥。结尾:都是选择走了一条稳妥的路。
从此,自己其实就是按照这样一个人生脚本去不断地轮回,不断地“强迫性重复”。在潜意识里,我已经给自己的人生设了限,没有突破,没有挑战。
工作、生活、婚姻……不管遇上哪一种选择,不管如何挣扎,我最终都会选择一条稳妥的路。所以,从小,我身上就贴上了懂事、乖巧、听话,不让人操心这些标签。从没有过叛逆和不顺从。
与其说是他人的意见,命运的安排,不如说是自己在选择。
这种选择,就是人生脚本“强迫性重复”的结果。它已经僵化在了我的生命逻辑里,并没有让我觉得有任何的不妥。接受、臣服、不抗争。
如果打不破这个轮回,我的生命也就会一直在打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这也就是我们大多数人老觉得活得不得劲儿的原因,因为今天的你总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你的选择,只是你命运轨迹的惯性。是不是真正从心底迸发的内在力量去做出的决定,很难说。其实,你并没有真正了解和认识自己,更不会想着要去打碎和重塑自己。
要打破宿命,首先是要有觉知。你得拨开层层迷雾,找出自己人生的脚本,看清楚那些影响着我们生命轨迹的东西是什么?然后改写脚本,重绘地图,重新定位。
其次,需要有抗争精神。比如简.爱,最有抗争精神的人物,永远不服输,永远不信命。所以她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命运是匹烈马,没有觉知和抗争精神的人,追不上!
能追上命运这匹烈马的人,他们本身就是匹烈马,有着与命运相抗衡的本事。
说一个励志型人物---安迪。一部经典老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主人翁。
他本是一名才华横溢的银行家。却因妻子和情夫的意外死亡含冤入狱。他无法申诉,只能接受。按理,他的命运已经被注定了,囚禁在这座名为肖申克的监狱里失去自由,直至终老。
然而,他所拥有的过人智慧和笃定的信念,注定他并不平凡。外表看似不动声色,其实内心早有蓝图,他从未放弃过对自由的向往。
19年,他隐忍沉默。忍受封闭、黑暗的监狱生活、忍受“姐妹花”的骚扰和监狱长的残暴;他潜心计划。借书,买工具,利用银行财务上的精通,为狱友争取到了物质、精神上的利益,并且最终使自己获得物质上的自由;他从未放弃。用放在圣经里的一把小锤日日挖、夜夜凿,最后凿出逃生之路。
他爬过长长的隧道,爬过恶臭的下水道,他,在大雨倾盆的夜晚,回到了自由世界。最终在蔚蓝色大海边,与狱中老友紧紧相拥。
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从深沉刻骨的绝望到震撼人心的希望,不能将他置于死地的东西,最终让他变得更有力量。
“有一种鸟永远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说的就是像安迪这样的人。这种人,自带光芒。
命运是匹烈马,没有过人智慧和笃定信念的人,追不上。
还有一种人,完全凌驾于命运之上。这类人,往往让人望而却步,甚至生畏。
一个最具有争议性的小说人物---斯特里克兰德。他是毛姆《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翁。
斯特里克兰德是个原本过着优渥生活的股票经纪人,有一天忽然毫无征兆地消失了。他抛弃了属于他的一切:财产、工作甚至妻儿,孑然一身,去到巴黎学习画画。
他着了魔般的渴望画画,却也只是单纯地“必须要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一样被一种东西死死攫住。他纯粹的在画,不以获利或者名望为目的。
5年之内,这个伦敦的股票交易员风驰电掣,越过城市、越过贫困、越过疾病,越过人性,越过一切身外之物,终于追上了命运这匹烈马。他在临终之前完成了旷世之作,最终又将其毁灭,真正见过的,只有两人。
这种纯粹的状态,曾经让我觉得很不真实。一个人,怎么可能根本不屑和“社会”发生任何关系?可以不要亲情,不要爱情,不屑任何美好,不贪任何舒适。他将自己置身于对画画的追求中,无限放逐,且永不回头。他与世俗的一切似乎完全割裂,让自己处于零感情牵绊和纯精神活着状态。
他就是个近似疯子的天才!
这样的天才,伟大吗?的确伟大!这个天才的生活,有多少人向往?可以说是:望而却步!
对他的争议,无非就是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人性和神性的矛盾。如果说沉溺于世俗的灵魂是腐朽的,那么,沉溺于理想的灵魂又是不是另一种疯魔?
而恰恰就是这种疯魔,才触碰到了我们的内心世界。他,才是真正拥有自由灵魂的人。他岂止打破了生命的轮回,他完全打碎了自己,化为了无形。他摆脱了人世沉浮,挣脱了世俗腐朽桎梏,逃出了框架式的生活结构。
而我们,在初生之时就被驯化成传统的同一个版本的生命脚本。我们是按约定俗成的同一个模式在工作、生活、结婚、生子……代代相传,往复不息。大多数的人,只是不想成为沉溺于世俗的腐朽者,又不想变成沉溺于理想的疯魔人。
能够做到彻底割裂开来的,实属伟大的异类。
毛姆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来了一场精神世界的意淫。斯特里克兰德其实就是一种符号,是这物欲洪流中的一座精神孤岛。
命运是匹烈马。没有近乎疯狂的迷恋,就不会有忘乎所以的割裂与决绝,也就不会有孤注一掷的追逐。
这种迷恋,并不具有普遍性;这种割裂,也不具有现实性。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借着月亮的光辉,捡起脚边的便士。
命运是匹烈马,没有像个疯子般疯狂追过的人,追不上。
虽说以上两个人物都是艺术作品中的人物,但艺术作品的伟大就在于,它像一颗强劲有力的石子,掷向我们死水微澜的心海,激起阵阵涟漪,让你的生命深处涌动起一股力量。
这股力量多多少少能跌宕一下我们凝固的血液,让它重新归于自然流动。
命运这匹烈马,追不追得上,并不重要,也无对错之说。世界永远是多元而包容的,命运也永远不会给你幸福的答案。
关键是,你有试着追过吗?
没有波澜的人生,同样,也不会有多少惊喜。人生喜乐的定义,还是得各自权衡。
法国小说家司汤达的墓志铭这样说到:“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活过,写过,爱过。”
我希望,我的墓志铭可以将它改成:“WAN 安眠于此。她丰盛的活过,认真的写过,真正的爱过。”
用这样一句墓志铭,为自己的一生引渠开道。追过,就算数,人生就不会有白走的路。
设想一下你的墓志铭,或许,你就知道自己想要活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