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者、书法家梁同书(1723-1815)先生曾有这样一副墨迹:
蜡屐幽怀高下齿,斲zhuó轮真想古今书。
这两句出自北宋状元宋庠xiáng(996-1066)先生的七律《屏居春日》,原诗如下:
初服仍从洛涘居,鸣蛙铙吹满前除。
露园柘弹愁逢雀,磻渚璜钩枉饵鱼。
蜡屐幽怀高下齿,斲轮真想古今书。
汉人尚自嘲频解,犹得凝神守泊如。
先看“蜡屐幽怀高下齿”。
这里的“蜡屐”,当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语码,意为“潇洒闲淡的生活”。典出《世说新语·雅量》:
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簏箸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箸几量(量词,相当于今天说的“双”)屐?”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
这里的“高下齿”,典出《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列传》:
灵运因父祖之资,生业甚厚。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
看这里谢灵运上下山所穿的“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屐底后高前低;下山时去掉“后齿”,屐底前高后低,上山、下山各得其便。后世将此种木屐称为“谢公屐”。
因此,“蜡屐幽怀高下齿”,意思大致是——阮遥集喜欢打理木屐、谢灵运喜欢游山玩水,我也喜欢这样的悠闲自在。
再看“斲轮真想古今书”。这一句的典故出自《庄子·天道》: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斲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可,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斲轮”就是砍木头、做轮子。中国古时候的车轮都是木头做的,即使到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农村地区的小平车、大平车仍普遍使用木质车轮,稍好一点的,往木头表面蒙一层橡胶皮,用以耐磨减震。做木轮子是个难度很高的技术活,一不小心,做出的轮子就不够圆,安到车上走起来就会上下颠簸;或着刚做出来是圆的,但个别地方存在薄弱环节,没用几天就不圆了。
上文中,斲轮高手轮扁以“斲轮”为喻,讲做轮子的诀窍精妙、父亲根本没法传授给儿子;由此可知,古人的脑子里高超的智慧,又如何能用文字记录下来、传播后世呢?所以他向齐桓公说:“你读的书,所言不过是前人的糟粕而已。”
常言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说的也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