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反复吟咏的一句话,它不仅仅表达了张爱玲最高的感情理想,也是所有女生对感情的最高憧憬。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也是一篇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在战乱及其前后,怎样生存和挣扎的作品。这是一个动听而又近人情的故事,讲了一个浪荡公子和离婚女人的故事。
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白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而香港之战却影响了花花公子范柳原,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与流苏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生看成他脚底下的泥"。感情和婚姻原是他不坚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内心深处是无疑属望安稳的。
白流苏,出身一个封建没落大家庭的大小姐,受过良好的教育,不喜欢麻木不仁、委曲求全的生活,要追求自己想要的,想要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家。固而她的起点很高。婚后因对丈夫抽大烟、赌钱、纳妾等种种恶习不能容忍而离婚。而离过婚的女性。在那个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是要受道德谴责的。而白公馆无疑属于守旧的那一派。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个小时,而"他们家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离婚之后住在娘家的流苏,在一应钱财被兄嫂盘剥净尽之后,兄嫂排挤她,还说“她一嫁到婆家,丈夫就变成了败家子。回到娘家来,眼见得娘家就要败光了——天生的扫帚星!”
前夫死了,婆家希望她回去,娘家人想甩掉她这个负担,也希望她回去。"流苏坐在屋子的一角,慢条斯理绣着一只拖鞋……这时她便淡淡地道:"离过婚了,又去做他的寡妇,让人家笑掉了牙齿!"白流苏在这个时候是无助的,可她又是忍着,坚毅着,无论如何,她都要忍字当头。她是聪明的,她的心里很明白,家人的用意,说那些话无非是想让她离开这个家,而要想在这个家呆下去,也只有忍了。“她若无其事地继续她的鞋子,可是手指头上直冒冷汗,针涩了,再也拔不过去了。”
她很清楚,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以外,恐怕再无其他了。于是把生活的希望由求助家人转向了自己。依靠自己是生命在这刻发出的呐喊,是生的本能的呼喊。白流苏的觉醒是从绝望开始的,但却不是以绝望收场的。“白公馆里对于流苏的再嫁,根本就拿它当一个笑话,只是为了要打发她出门,没奈何,只索不闻不问,由着徐太太闹去。”可见,她在娘家是孤立无助的。这些人比陌生人还要可怕。女人最苦莫过于在外面受了伤害,投靠最亲的人却遭到抛弃,而且把她当作笑料。其实娘家人也有苦恼:既想着把她轰出去,又苦于没地方着落。
机缘巧合下,在陪妹妹相亲时,号称钻石王老五的情场老手范柳原欣赏的是她成熟、孤傲的风度气质。范对流苏有意,这也使流苏本能意识到,有了离开白家这个是非之地,海阔天空任鸟飞的好时机。
流苏是一个坚强的女子,可同时,她也是一个在经济上柔弱、无助的女子。她逃离白公馆的方式只能是依靠男生来寻找自己的栖息之地,为了追求幸福的而义无返顾。因为她所面对的不仅仅是花花公子范柳原,而且还有当时那个社会对女性的排挤。所以,在男权统治的社会里,现实与性格间的矛盾,让她不得不学会算计。白流苏不愧为女性中的强者,凭借勇气、毅力和聪明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尽管这胜利中夹杂着悲哀。但在她那平静而不平淡的生命体验中,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生命的坚韧执著,看到她在不幸的命运中,学会保护自己,却又让她在这份简单、真挚的情感中,徘徊在疑虑、猜忌、金钱、职责、虚荣之上了。
范柳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青年时期同样有着一段不愉快回忆的他,性格怪癖,无意于家庭。对于感情他根本无法驾驭,无法给予对方承诺和信心。他以前只是把流苏看作是那很多个里面的一个,新鲜过后,各拍两散,职责不需要,感情只是调剂,而流苏也自然知道这一点。
这样的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为了生存,只好再做“女结婚员”,到香港待价而沽,将自己“推销”给华侨富商、花花公子范柳原。所以她希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一个男人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个女人,心里必定会沉潜下来很多东西,也就是白流苏期翼的那一点点“真”,或许仍是无关爱情的。这便是她为何一再矜持,不想经他的激将,“自动投到他的怀里去”的原因。
在连续的试探之后,流苏没有寻到半点进展,索性有些气急败坏,遂恼了起来:“你干脆说不结婚,不完了!还绕得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接着更是赌气狠下心来从香港辗转回到上海。
家里是早容不下她的,这次又加上了“淫荡”的恶名。可见她不惜为争取婚姻冒了极大的险。而此时,心迹更是表露无疑,思忖再寻个职业,也怕自己贬了身价,被范柳原瞧不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权衡的结果是:“无论如何得忍些时”。这是在和自己打赌。她并不见得有多大胜算的把握。如果柳原还再来找她,就算赢了一步,这是她此时的底线。白流苏的父亲是有名的赌徒,而现在他的女儿也决定用她的前途下赌注。如果她输了,她身名扫地,失去了做五个孩子的继母资格,如果她赢了,她就可以得到众人虎视耽耽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心中的一口恶气。
果然,过了些时日,香港来了电报。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许多,也将自己放开了些,同他上了床,虽然不见得是主动,但也并没有拒绝。然而,此时,“他们还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两个世界的人”。
她决不会就此放弃,因想:“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此时柳原给了她房子和花费钱财,至少她可以真正地脱离了白公馆。物质上的满足,让她对婚姻的追逐暂时置后,且说“管它呢!”。到底她是不爱他的,她只承认“柳原是可爱的……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长久以来的疲于应付,也只是为了“取悦于柳原”。如今目的已经实现了大半,至少实现了曲线救国。
范柳原早猜准了白的心思。开始就问“你爱我么?”流苏的回答他自是不肯相信。“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如果我们那个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对生活,他比她看得通透。爱情原不是你我能做得了主的。虚伪的东西来得并不可靠。
“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这话听起来再直接不过。如此牺牲了自由和金钱换来的婚姻代价太大,对他来说“那太不公平”。在他看来,结果只能有一种,那就是要等到地老天荒的时候才能有分晓。然而流苏并不懂得他,因此他才说“我要你懂得我!”。
爱情总是发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间。各自为了捍卫那一点自由或者追逐物质上的算计相互着不妥协。当终于有一天,精神上的追求再寻不到现实的依托时,两个人方始彼此亲近。但究竟与爱情不大相干了。这时候各自面对的人儿都成了种类物,可以替换的。若是换了些时候,换了个光景,他对面兴许是另一个女人,她对面也兴许是另一个男人。
然而,当太平洋战争爆发,他们连生命也得不到保障和安全时。她从情妇升格为太太,回到婚姻常态。这个看似浪漫的爱情故事实际上却隐藏着无限的悲哀。一场战事催化了结果的到来。“流苏拥被坐着,听着那悲凉的风。她确实知道浅水湾附近,灰砖砌的那一面墙,一定还屹然站在那里。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她仿佛做梦似的,又来到墙根下,迎面来了柳原。她终于遇见了柳原。”“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
此时,她终于真正的靠近他,有些懂得他了。一瞬间,他们达到了某种契合。“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幕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虽然这种彼此妥协终究是短暂的,但是后面掩着的平淡、琐碎、粗鄙的生活。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虽然这里只是强调了“她”,范柳原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生命哲学,这一场轰炸不过是炸毁了他心中的浮躁和他的烟花梦。生死契阔,在死亡边缘存活下来的人,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强烈地意识到,没有比一双手更实在的东西了。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流苏是幸运的,一场陷落让她等到了一个男人,一段婚姻。然而这终究是偶然的,正如张爱玲所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一个女人,把命运当作赌注,想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悲的了。
范柳原到最后一刻也还是清醒的,“现在你可该相信了:‘死生契阔’,我们自己哪做得了主?……”一个善于低头的女人,也许终会成为一个安分的妻。让他在劳累和放纵之余有一个去处。男人的归宿最终只是一个女人。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果?谁知道呢?也许就是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吟吟的站起身来,将蚊香盘踢到桌子低下去。”
这部作品以细腻的笔触,近似荒凉的悲哀,揭示了当时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被动和无奈。因为范柳原拥有社会的、物质的、地位的、个人的种种优势,而白流苏拥有的仅仅是个人的淑女的教养和残余的青春。尤其是白流苏在和范柳原的交往过程中,始终是作为被操纵者出现的。她的命运仍然无法摆脱受男人支配的地位,她是一个身不由己、无能为力的弱女子。
但实际上白流苏是个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的具有叛逆精神的新女性,她根本就是个不甘于命运摆布的弱女子,所谓的“倾城之恋”只不过是她精心策划的一场爱情围猎活动。而那个英俊洒脱的范柳原一不留神却成了她的猎物。尽管这种围猎来得不易,但对白流苏来说,这一场胜利也可称得上扬眉吐气。尽管这胜利仍无法摆脱其凄凉,但是它毕竟是一个女人用自己的故事向我们证明了在男人和女人的角逐中,女人也可占主动地位,操纵全局。从这一意义上讲,白流苏就是一个不甘于命运的强者,她的抗争与自主在那个年代来说,可以说是石破天惊。
虽然最后,他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也是这样一种无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