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经常教导我说钱财乃身外之物。他们教我不要看重金钱。
可是,父母吵架的原因几乎百分之百与金钱有关。
这让我感受到钱的重要性。
而且,我的母亲总是买便宜货。她想的是怎么省钱。她认为自己只值得配得便宜的东西。
在我们家乡,有一种这样的现象。一般都是省吃俭用,辛辛苦苦一辈子。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全部把钱存在信用社。突然哪天死去,还有几十万的存款,根本没有去动用。一辈子就在省钱和存钱,就是没有享受过。然后,在他们死去后,人们一声叹息。
我的母亲每次都要问我给她买的东西是多少钱。她非常关心钱。如果买贵了,她会很不高兴,会骂我。
这些年一直是这么过来的。
一直以来,我的父母教我钱财乃身外之物,另一方面,他们视钱如命。
今天,我想探讨这背后的原因。
首先,他们教我钱财乃身外之物,是希望我不要把钱当作首位,要把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确实,在做决策时,如果把钱财考虑在第一位,确实很不妥。
比如,找男朋友首先瞅中有车有房,就会漏掉其他方面得分高的人。
而钱财是个变量,今天富有,未必明天也富有。
其次,我的父母赚钱非常不容易。为了经营好这个家,他们吃最差的,能省则省。他们没有开源的能力,就厉行节约。
从自己的牙缝里节约钱,不买东西或买最便宜的。他们总想着便宜的东西,认为自己不值得拥有美好的东西。
比如,我妈经常说我租的房子太贵了,简直是浪费。她认为我不应该住那么贵的房子。她认为多余的钱可以存起来。
第三,我的父母认为存钱可以带来安全感。只要把钱存起来,在银行里有个数字,那个数字越大越好,心里就觉得越踏实。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享受人生。在他们看来,生活是艰苦的,能存活下来就很不错了,哪敢去谈什么享受?
我的父亲一辈子没穿过新衣服。他一辈子没享受过一天,没过一天好日子。哪怕结婚那天,他都没有穿新衣服,而是从别人那借了一件衬衫。
他一辈子不知道爱自己,从来没把自己当回事,从来没想着要对自己好一点。他一辈子疾病缠身,赚不到什么钱,最后被病折磨至死。
我的母亲从来不敢买稍微贵一点,质量好一点的东西。因此,我给她买稍微贵一点的衣服和鞋子,要费好大的劲,提心吊胆。一是担心被骂,二是担心买了偏大或偏小,她穿不得。
一方面,我要尽孝。另一方面,我又怕买回去被骂。做子女的,有时候真的很为难。
今天上午,我去县城里逛。我在一家李宁的专卖店给母亲买了一件羽绒服。我母亲的肚子大,我找了好几个人帮我试穿。最后,我拿了一件大号的羽绒服回家。
结果,我拿回去给母亲试穿,她说太大了。我又拿到专卖店换了一件中号的回来。她试穿后还是觉得大了,还是不合身。我也没法了。因为专卖店断货了,没有更小的更换了。
第四,我觉得这种匮乏意识源于父母成长过程中物质的极度匮乏。
我的父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他们经历了困难时期,经常饿肚子。他们只追求温饱。省钱,买便宜货,存钱,为了长久计议。
这是我今晚分析的父母为何如此看重金钱的原因。
可惜,我是个另类。
我一直认为人就是要边奋斗边享受。
人生是拿来享受的。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因此,我会经常犒劳自己。
我相信宇宙是丰盈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富有的。因此,我值得拥有,我配得上我所拥有的。
金钱真的很重要。开动脑筋赚钱,比节约买便宜货更有意义。
毕竟,人活着,不能亏待自己。对自己好一点,让自己活得多姿多彩,不枉过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