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更没有箭。
先说结论,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更没有借箭。故事的来源是孙权,据《魏略》记载,赤壁之战前,孙权曾乘船观察曹操的军队动向,曹操发现后,下令弓弩手猛射孙权的船,孙权的船因为一边中箭太多差点沉了,好在孙权急中生智,命令调转船头,让另一边也中了很多箭,于是船保持了平衡。
在《魏略》的记载中,不存在借箭的说法,完全是曹操和孙权的一次正面交锋,曹操炫耀武力,好在孙权也不差,有点脑子。这个故事后来就发生了转变,在《三国演义》的前身《三国志评话》中,主角变成了周瑜,说是周瑜命人将船蒙起来,驶向曹军大营,曹操见状,命令弓弩手射他,于是周瑜的船中了很多箭后也调转了船头,让另一面中箭。
据说,周瑜事后让人拔下箭,数了下大概有上百万支箭,于是命人对曹操喊:“谢丞相箭!”结果曹操很生气。当然,这是小说家言了,上百万支箭太夸张了!到了《三国演义》中,这个故事又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周瑜想弄死诸葛亮,于是命令他一夜制造十万之箭,诸葛亮是聪明人,想到了草船借箭的办法。
利用大雾天,在船上绑上稻草人,驶近曹军,曹军于是放箭射,最后收集到了十万支箭。但这个故事有个大bug,那就是为什么曹操不使用火箭呢?毕竟火攻在《三国演义》中太常见了。随着《三国演义》小说和电视剧的广为流传,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成了诸葛亮的专利,上至八十岁老头,下至三岁小儿,都知道草船借箭是诸葛亮的手笔。不过,硬要说“草船借箭”这个典故,那确实是诸葛亮专属,毕竟孙权和周瑜都没有草船和借箭的行为,但这只能当做小说家言,不能当历史了。
史料记载:西晋史学家陈寿《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魏略曰:(建安十八年214年)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形,历史明确记载借箭人是孙权,并不是诸葛亮。译文:建安十八年,孙权坐大船来观军。曹操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
图文编制/杨书鸿
发布时间/202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