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2日星期二 14点10分
在很多领域,我们不难发现,起点相同的人,在过了若干年之后,在单位的影响力或者工作业绩却有了明显的差异。
固然与工作态度等有关,但更关键的是工作之余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高度。
我小时候的伙伴常世江,比我大几岁,那时我们一同生活在偏僻的乡村,不曾看到外部的世界。
读到初中时,我发现他分外喜欢绘画,临摹的孙悟空栩栩如生,机灵喜人。在那个时代,美术是不受重视的,他也只能自己收集点资料,利用闲暇时间,从中寻找乐趣。
在那时看来,也就是个乐趣。如果用大人的话来表述,恐怕要用上不务正业,毕竟考试不考,也不能当饭吃。
读到师范后,学校里有很好的美术教师,而且开了美术专业兴趣课。我们的这位老乡如鱼得水,一头扎进去,再也没有离开美术这潭澄澈的湖水。
美术是费钱的活,他的家中也不宽裕,但他克服了种种困难,愣是把自己和画笔融到了一起。
每到休息时间,我们撒丫子四处乱跑,看电影,处朋友,逛世界;人家呢,完全不闻窗外之事,一堆燃料,几张纸,一只笔,世界就在心中了。
毕业之后,因为美术功底深厚,我们的这位老乡分配到县城学校工作,初始在小学,后来去高中。此间,他利用业余时间与人合作开了家广告公司,发挥绘画才能,为继续走好绘画路赚了第一桶金。
自然,专业是始终跟随的。待到基本可以满足继续创作时,他毅然放下赚钱的行当,心无旁骛地走向了深度研究的旅程,一直到今天。
研修其间,他接触到更加专业的画家,意识到如果要想做出成绩,必须离开,走向高手如云的地方,与大师一起,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于是,他离开了教育,到文化部门,专门从事美术创作。
当我们还留在乡间,不知路在何方时,我们的这位老乡已经走出了国门,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举办了级别很高的画展,与当下一流的美术大师走到了一起。
此间甘苦,只有他心底知晓。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光鲜的,跋涉的背后,“浸透了多少奋斗的泪泉,洒遍了多少牺牲的血雨”?
他义无反顾地走的这条路虽然坎坷,但光明。
走出去是一种选择,居于乡间,同样的可以有所作为。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典型。
我的同事张丕俊,毕业于吉林艺术学校,就是一个普通的中专生。分配到我们学校工作至今,算起来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
放在一般人身上,教个音乐,混口饭也就行了,音乐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通常也是不受重视的。我们习惯了,考什么,重视什么。
但我们的这位同事可不如此理解,一直认为音乐天地极其神圣,达到一种近乎痴迷的状态。
最初参加工作的那些年,我们一同到外地学习,只要出去,他非到卖音乐光盘的店铺转转,宁可吃穿艰苦些,也要买些自己心仪的光盘。到了休息日,他就在家中播放着,音乐家一般,或吼,或弹,完全是自娱自乐的范儿。
他不是那种吞吃人家馍的主儿,创作欲望特别强烈,常常灵感突至,词曲就闯入笔端,反复掂量后,也就在合适场合推向“市场”,自然先是我们这些外路汉。
我们不太懂得音乐,但词曲的“惊心动魄”还是可以体味的,偶尔也会被他感动,或潸然泪下,或欢欣鼓舞。
白山市,吉林省,凡是有音乐领域的教学比赛,他都积极踊跃地参加,有了平素的积累,成绩自然是不凡的。
前几年,吉林省吴亚洲初中音乐名师工作室成立,从全省选拔成员,他过关斩将,成为十五个工作室成员之一。省教育厅下发的喜报至今还在我们的音乐室挂着,成为学校骄傲的资本之一。
痴迷到何种状态呢?但凡来了灵感,他即使开着车,也不肯放过,立刻把车停到合适的位置,哼哼了,用手机录了,而后回去慢慢整理。
也就是凭着这样的喜好和专注,他创作了近五百首词曲,很多作品已经引起当下音乐高手的关注,这也成为激发他继续创作的强大动力。
细细打量,我们身边像他们一样,走向深度发展的人何其少也?
那么,一切渴望美好的人们,不论是居于繁华的都市,还是处于僻远的乡间,只要我们有仰望星空的心态,醉于自己喜欢的领域,矢志不移地挤出闲暇光阴,“人人皆可为尧舜”,岂不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