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新评估想要婚姻长跑成功
门当户对是关键
其实,把爱情比喻为长跑,还不如比喻为球赛,双方段位差不多的,博弈的时间才能长久。如果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门当户对,可能还难以走到“入土为安”的那一步。
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把爱情三要素定义为:激情、亲密感和承诺,稳定的爱情,离不开这三项要素。
激情的本质是人体的荷尔蒙作祟。有研究表明,荷尔蒙影响下,人类的激情平均只能维持3-4年。激情退却之后,需要用亲密感和承诺维系双方的感情。
如果说激情有可能会产生于新鲜感,而以理解、交流为基础的亲密感更多产生于恋人之间的相似感,而门当户对的背景下,双方阅历与价值观更可能相似,更容易产生共鸣。
对大多数人而言,与其说我们喜欢某个人,不如说,我们喜欢某一类人,或者是某种特质,当他们满足我们的角色期待,才能走得更加长久。
《奶酪陷阱》里面的小雪第一次与刘正约会,她看不懂刘正喜欢的电影,觉得刘正喜欢的餐厅里每一样都很贵,感觉无法融入对方的世界。
有类似的经历:与家境富裕的男友因摇滚乐相知相爱,却因为在高级餐厅约会时状况百出而选择与快要结婚的男友分手。
她说:“那天对我而言,不是约会,而是大考,可惜我每道题都做错。
可怕的是,他好像十分习惯这种生活。那一刻,我明白了,当‘杉菜’其实一点也不爽。”
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用数字模拟恋爱的实验,也证明了门当户对才是“大多数”。
实验人员制作了编号为1—100的卡片,找来100位大学生,男女各半,编号贴在背后,男生奇数,女生偶数,自己只能看到别人的编号,大家可以说任何的话,除了告诉对方他的编号。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找一个异性配对,两人加起来的数字越大,奖金就越高。
实验结果是,绝大多数人配对对象背后的数字都非常接近自己的数字。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Dan Ariely的《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
动物求偶交配,而人类恋爱结婚。爱情讲求自由,而婚姻规约这种自由,让人类不能随意地更换伴侣,在婚姻中要承担责任。
爱请开花结果,成就了婚姻,那一刻,就不光是两个人的儿女私情,而是两家人的互动。现代社会,婚姻不再只是为了生儿育女、两家利益,当中的功利性减弱,情感因素的影响增强,但并不代它与两家人的经济、社会地位等因素完全无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结婚将要面对买房、生子、照顾父母、过年回谁家等问题,双方的经济能力的差异以及原生家庭影响下形成的价值观,可能会造就夫妻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为平静的婚姻埋下一个个定时炸弹。
难道就没有不门当户对但是结局美满的婚姻吗?有,平民王妃凯特与威廉王子就是一段切题的佳话。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为了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凯特的父母特意把她送进昂贵的私立学校与贵族的后裔一起上学,提升教养与品味,而早在当时,凯特就因为喜爱素未谋面的威廉王子,被同学们笑称“等待中的王妃”。
而类似薛仁贵与王宝钏这种穷小子爱上富家千金的故事,结局要么是富家千金慧眼识珠,潜力股丑小鸭最终展翅成天鹅,飞黄腾达,终于还是变得门当户对;要么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以死殉情,体现爱情的忠贞,却是悲剧收场。
如果不思进取,原地踏步,却想与豪门联姻,就要做好夜长梦多的准备,愿赌必须服输,要明白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然而对于普通人而言,拿自己的幸福去践行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似乎划不来。
2
门当户对
是个伪命题难以操作
门当户对的具体标准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毕竟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每个人的价值标准都不一样。
门当户对看似能够帮助我们把很多由于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引起的夫妻问题扼杀在择偶的摇篮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但是,这其实是一种机械懒惰的思维,必然会留下后患。爱情妙不可言的地方在于不可预测。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有一堆择偶标准,却找不到一个合心意的对象,转角倒是遇到了真爱。
我们面对一个结婚对象,可能会像上文的实验那样,分析他们的价值。但事实上,婚姻与爱情并不是一场精确的匹配,更不是一场交易,一个人的价值也是多方面的,难以简单地表露,影响婚姻的因素,很多并不能直观地量化。
而且,绝对的门当户对是找不到的。
哪怕都是大学老师家庭,还有不同级别之分;门当户对也不代表婚姻中各种问题发生的概率会减少。
由此可见,门当户对的比较,永远没有尽头,找一个与你绝对门当户对的人,既没有可能也没有意义。
——高晓松在“奇葩说”。
张爱玲形容爱一个人会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但是,在自由多元的今天,我想,只要真心相爱,双方就应该平起平坐。
如果总是有高低之分,这尘埃里开出来的,不过也是一瞬就凋谢的昙花。
3
真正需要门当户对的
是精神层面
观察身边的佳偶,走得长久的,无一不是精神层面上门当户对的。
而怨侣的分手的理由,基本上都是性格不合。
钱钟书和杨绛是前者。女方来自新式家庭,而男方家庭却是重男轻女,门不当,户不对,但两人在文学思想上志趣相投,仍携手走过风风雨雨。
而今天,也有老太太嫌弃老公退休后不思进取只会喝酒,接近金婚仍毅然离婚。
尽管一个人的阅历与性格,离不开他所生长的门户,但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你有很多可能开拓视野,提升自我。
既然选择了相爱,无论是高攀低就还是门当户对,都不能避免要为对方做出或多或少的改变,只要不是触及底线,都是情有可原的。尝试融入对方,不也是爱情婚姻中的重要一步吗?
至于还未脱单的你,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质问,也不用太慌张。所谓择偶标准,无非是他们看着身边的“世人”所构拟。
最完美的婚姻观,也覆盖不了每一个人的特点。要选择什么样的伴侣,完全取决于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