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宗教信仰,就觉得那是出家人的事情。那么多的清规戒律,我们怎么能做得到呢?
是的,宗教信仰是高于法律而完全出于自律的最高道德标准(我的体悟)。并且要承受由于我们的言行所导致的结果(因果报应)。总感觉那不是当下,是非常遥远的事。
而世俗生活就是眼前,就是当下。我们可以听从自己的内心,率性而为。
总觉得宗教信仰,让我们放弃了很多可以享受的东西,比如佛教里常说的五戒之一:不饮酒。
生活中,我们经常呼朋唤友,开怀畅饮。就连古人都知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戒酒戒肉,做不到吧。
为了这个问题,我也曾经困扰了很久。我一度钻研佛经,也想做一个虔诚的学佛之人。但是越研究越迷茫,那么多的戒律,以我一个凡俗之人是真的做不到。又想学习又不能做到,学佛本来是让人轻松的呀,可我怎么会有越来越多的烦恼?
曾经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是在一个不经意的故事之中找到了答案。
那是一位大师讲的故事:曾经有一位女子,去问大师,如果我们都出家了,都做到了那些戒律,那人类社会怎么继续呀?那也不会再有下一代了?
大师笑着说:人们并没有都出家呀,你完全不必担忧。
是呀,我恍然醒悟,我们只做自己应该做到的,只做能做到的事情。(我执太深重,所以烦恼很多)
既然做不到全部,也不可能出家。那就去选择做一个有信仰的世俗之人吧。
宗教信仰多是倡导人们以“出世”的心态去生活,而世俗生活却是“入世”的,明明是相反的两个极端,怎么样才可以完美的结合呢?
这要从人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说起。我觉得信仰是一个人精神生活的最高体现。而世俗是物质生活充分的体现。他们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缺一不可。
苏格拉底也说过:没有省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人生。心灵如果得不到安抚宁静,走到哪里都是流浪。可见精神生活是多么重要。
人有了信仰,才会有敬畏心。才会自发的去循规蹈矩,不做伤天害理之事。
人人都知道有钱的好处,有了敬畏之心,对于钱财也会取之有道。心底无私天地宽,生活才会理直气壮。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就是要取舍有度。
在宗教信仰上取自己可以做到的,去坚持如一。
比如放下我执,不要纠结于生活中太多的烦恼。懂得生活中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就是要想得开放得下。
在世俗生活中要懂得“舍”。不过分去追求那种豪车别墅,山珍海味的生活,不让自己成为钱财的奴隶。只要窗明几净,清粥小菜也能养人百年。知足者也富呀。
取之有道,舍的当然。找到了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的平衡点,才会有一个完整的人生,轻松的生活。才不失是一个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