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对“内耗”的解释是:
人在管理自我的时候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会处于一个内耗的状态,长期如此会让人觉得疲惫不堪。
焦虑、犹豫、纠结、自责......这些看不见的内耗正在拖垮你的人生。
01
让你累的不是生活和工作,而是内耗。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 “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人是有智慧的生命,因为我们的思考能力,文明不断发展。
可是当我们的思考能力变成胡思乱想的时候,只会精神内耗。
真正让你觉得累的是这些未知的情绪内耗,而真正能帮助你进步的是你的行动力。
内卷无处不在,有太多东西在消耗我们的精力。生活的琐碎、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烦恼、家人的期望、消费主义的控制。
而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内耗”体质。
90岁仍未退休的心理医生中村恒子奶奶,用一辈子写就一本哲理小书《人间值得》。给这个人人都有“内耗病”的时代,开出了一剂真诚的良药。
为什么我们总是感到焦虑与疲惫?
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对未来考虑太多导致精神内耗严重。
长此以往,身上背负的行囊就会越来越沉,未来也不会如愿所至。
恒子奶奶认为:“忧虑未来于事无补,谁也无法预料未来。”
她年轻的时候憧憬着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结果嫁给了一个不顾家的酒鬼,只好一边做着繁重的工作,一边抚养着嗷嗷待哺的小孩,一边还有做不完的家务。
但恒子还是该吃就吃,该睡就睡,好好对待生活。
在她的身上,看不到任何执念。一旦执念太深,就会有怨念。
当我们停止内耗,把目标放在重要的事情上,然后一步步积极行动,就会惊喜地发现忧虑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
02
一个人最大的内耗,是不放过自己。
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说: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一个人最大的内耗,就是不放过自己。
心里始终就像住着两个小人,不断打架。
其实一直和自己斗争的不是外界或他人,而是那个高敏感、低自尊、完美主义倾向的自己。
03
停止内耗,把精力用在对的地方。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两个概念:影响圈和关注圈。
“关注圈”是指我们日常所关注的事情,比如家庭、天气、健康、事业、时事等。
“影响圈”则是指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影响或改变的事情,比如学习成绩、工作表现等。
这个概念核心是提醒我们关注自身能控制的方面,不要把精力浪费在不可控的方面。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关注圈会大于影响圈。
爱好,是消解情绪内耗的一大良药。
而行动力,是解决自我内耗的关键。
思考后立马行动,行动是减少损耗最有效的方法。
在面对一个高难度的任务时,我们往往因为应对方式的复杂冗长,而初始行动力很弱。
需要学会把目标拆分为阶段性的小任务,提高行动的初始力。
从每一个能够完成的小目标开始,而每一次小目标达成,又给我们创造了更大的动力和热情,从而形成积极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