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强调要从管党治党的高度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流动的“红色宝藏”。一系列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举措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犹如一张精密的“经纬网”,精准定位、精细织就,旨在让流动党员在流动中不失“根”,在学习中不缺“钙”,在生活中不失“温”,在服务中不失“色”,以“新”姿态展现流动党员风采,以“实”行动诠释流动党员担当。
建设“数字档案”,让流动党员在流动中不失“根”,确保教育管理“精准画像”。“身在异乡为异客,心系党旗情更浓。”流动党员因工作、生活等原因频繁迁徙,给教育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要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织密“信息之网”,打造流动党员的“数字档案”,实现信息的精准捕捉与动态管理。各级党组织要化身“织网人”,以“绣花”功夫,对流动党员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通过线上线下的双重渠道,收集流动党员的基本信息、学习工作动态、思想状况等,建立起详尽的电子档案。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流动党员信息进行智能分析,绘制出流动党员的“精准画像”,为后续的精准教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如此,即便流动党员身处天涯海角,也能被党组织“一网打尽”,确保教育管理无死角、全覆盖。
开通流动党员的“云端课堂”,让流动党员在学习中不缺“钙”,确保知识滋养“随时随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流动党员身处异地,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空间不固定,容易导致理论学习“断线”、思想认知“掉队”。为此,各级党组织要搭建起一座座“学习之桥”,开通流动党员的“云端课堂”,让知识滋养随时随地、触手可及。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出“线上党课”“在线研讨”“云端答题”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流动党员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另一方面,要创新学习方式方法,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视频直播”等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流动党员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还要注重学习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根据流动党员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量身定制学习内容,确保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如此,流动党员即使身处异地他乡,也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不断汲取精神力量,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搭建流动党员的“连心桥梁”,让流动党员在生活中不失“温”,确保组织温暖“触手可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流动党员身处异乡,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疏离感。因此,各级党组织要铺设起一条条“关爱之路”,搭建起流动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连心桥梁”,让组织温暖触手可及。要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关爱机制,通过定期走访慰问、电话短信问候、节日送温暖等方式,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注重流动党员的心理疏导和情感关怀,通过开设心理咨询热线、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韧性。此外,还要积极搭建流动党员交流平台,定期组织线上线下交流活动,让流动党员之间能够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如此,流动党员即使身处异乡,也能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设立流动党员的“先锋岗位”,让流动党员在服务中不失“色”,确保先锋作用“遍地开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流动党员虽然身处异地,但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容小觑。各级党组织要搭建起一个个“实践之台”,设立流动党员的“先锋岗位”,引导他们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建功立业。要深入开展“流动党员先锋行”活动,鼓励流动党员在所在地区、所在行业、所在单位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同时,还要注重挖掘和宣传流动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通过树立榜样、表彰先进等方式,激励更多的流动党员投身到各项事业中去。如此,流动党员即使身处异地他乡,也能在各自的岗位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