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打电话来说近日要从浙江回来,时间定在周六,方便我们去高铁站接他。
先生在一旁问,妈也一起回吗?
没有,只爸一个人回,两个娃,妈担心她走了小弟两个人忙不过来。
想想爸妈这大半辈子,以前最远的路可能就是送妈妈回娘家,送我们姐弟第一次外出求学,其余的时间很少出村子,偶尔去县城,我和大弟毕业后回了家乡工作,爸妈的足迹就跟着我们的变化,时常从老家到县城,隔三差五给我们送自己种的蔬菜、自己养的鸡下的蛋,他们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未来有一天会经常乘坐高铁、大巴的往返安徽与浙江。
小弟大学毕业后最终选择了浙江工作和定居,结婚之后有了娃,妈妈就在他家里长住,照顾小弟媳生产、带娃,到了春节假期,才能一大家子人浩浩荡荡的回来,爸爸留在家里照顾奶奶。
过了两年,奶奶去世,小弟家又添了二宝,爸爸担心妈一个人看顾不过来,于是也跟着去了。只是人老了,到了城市里不太适应,没有了他熟悉的邻居、农田,高楼里谁进家都是把门一关,老爸觉得不好玩,可是也没办法,看着可爱的孙子孙女,暂且将就着过。
孩子稍大一点,每天带到小区楼下绿地边去玩,结识好好几位跟他们情形差不多的老人,有东北的、河南的、江苏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玩耍,爷爷奶奶们聚在一起闲聊,发现大家都差不多,趁着身体还行,给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带带孩子,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看到这么多类似的老年人,爸爸的感觉象是找到了组织,啊,原来不只自己觉得不习惯…只是他很盼望假期,因为小弟媳是老师,放假了和妈一起带娃,爸爸就可以回老家来舒展一下,总还是他生活了近70年的农家小院更能让他安心。
身边的朋友说,都差不多啊,心疼孩子,大城市保姆工资那么高,还不太放心,弄得老父亲老母亲临到老了还长了本事,北京、上海的都去得。
父母的今天其实也是我们的明天,传统型的中国父母,总是舔犊情深,为了儿女的诗和远方,他们把自己活成了候鸟,在儿女的小家与自己的故乡之间奔波往返。即便如此,我爸依然是那句话,只要你们有本事,想去哪里去哪里,我们不阻拦,颇有点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气,或者正是这种胸怀,才督促我们姐弟几个努力学习最终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走出了农村,有了追逐诗与远方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