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朋友小聚,席间一朋友说起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接受新事物的渠道多了,自己身居乡间的老母亲,对什么节什么日都了如指掌,眼下母亲节快到了,老母亲提醒他:阿大啊,电视里讲的,有个啥母亲节快到了。我们都笑,问:阿大你准备怎么办?阿大笑说:有啥怎么办,请姆妈吃顿饭哇!
日子好过了,这个节那个节多起来了。我小的时候,哪有听说过什么母亲节。母亲也从来没有想过还有个这样的节。母亲那时候在平望上班,交通不便,长住宿舍不常回来,把我寄养在外婆家。后来有了班车可以天天回家了,我的童年已经错过,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别扭,这生分的母女情从此再也热络不起来。后来我自己也做了母亲,知道了当娘的辛苦,却又搬到了城里,和母亲分离两地。
有时候想想我们这对母女,似乎比别人家少了点相聚的缘分。童年缺失的那份陪伴,让我们形成一道淡淡的隔阂,总是亲近不起来。我甚至都无法挽着母亲的手臂逛街,更别提手拉手走路。母亲没事从来不到我家来,偶尔有重要的大事来一次,坐在沙发上客客气气吃茶看电视,就如来做客人,当然,从来不过夜,她说:别人家里我住不惯。
总是我回去看她的日子多,没有特殊的事情,每周都去。一天的时间不长也不短,是黄金时间。超过这个时限,总会出毛病。有时候逢年过节回去多住了几天,母女俩在一起的日子久了,就会找茬闹别扭。当然,这个找茬的人从来不是我。我当然知道这并不代表母亲不爱我,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母亲,只不过,每个人表达爱意的方式不同。想明白了这一点,一切都可以忍受。
母亲自然是知道母亲节的。生活条件好了,应该追求有仪式感的生活。那天听朋友说起他家的母亲节趣事,我心想,要么母亲节这天,我也像“阿大”一样,请两位母亲一起吃顿饭?好在母亲节总是星期天,这天总归是有空的。可是过了几天,二舅妈打电话来,说趁着母亲节,夫妻俩一起做六十大寿,请我们一家人都去赴寿宴。如此一来,母亲节照样和母亲一起吃饭,只是由头变成祝寿了。
周五那天,先生下班回家带回来一个小圆乳酪蛋糕,他说:这是女儿委托我买了送你的母亲节礼物。女儿还一本正经地从微信上把38元蛋糕款转给她爸。女儿问我:我给你送蛋糕,你给你妈送什么礼物?我说,我就去买两袋话梅吧,也是个心意。母亲只要知道我记得这个节日,就满足了。
母亲节的前晚,有做服装生意的亲戚送了我两条裙子,是改良版旗袍。相同的款式,不同的颜色,我灵机一动,今天带回家忽悠母亲穿上,一起留下一张照片,以此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