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为庆祝第109个“三八妇女节”,单位举办了女职工趣味运动会!
运动会上,领导致辞对女职工表示祝贺与感谢之后,是各式的趣味运动项目与奖品发放。
女职工们玩得很开心,让她们开心的不仅仅是这些有趣的运动方式和各色的奖品,更多的是来自单位对女性职工的认可与尊重!
对单位的举动心存感谢的同时,开始更多地思考“三八妇女节”的意义:
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又称三八节、妇女节、三八国际妇女节,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一个世纪以来,各国妇女为争取自身的权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服装和纺织女工举行了一次抗议,反对非人道的工作环境和底薪。
1904年4月,中国的《妇女界》便发表了《女子家庭革命说》,《神州女报》发表了《女子家庭革命论》。
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在上海创办。秋瑾任主编兼发行人。该报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倡导妇女解放,呼吁妇女走向社会,争取人格和尊严的独立。
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
不过在民众中,节日的政治色彩逐渐减弱而演变成类似西方的母亲节和情人节之类向女性表达尊敬和爱意的机会。
要之:
三八妇女节都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三八妇女节是对世界的提醒!
它提醒世人:世界对女性的尊重不应仅仅体现在3月8日这一天,而应该时时处处心存尊重,平等相待!
事实上,由于沿袭已久的某些思想观念,女性一直未能获得真正的尊重:不是被当作弱者加以保护,就是被当作弱者加以蔑视,她们在争取平等和尊重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为提倡对女性的尊重,更好地维护女性的权益,推出下面一篇小文,与大家共勉!
《请尊重女司机》
开车外出,前有一车慢慢悠悠甚而至于不打转向随意并道,着实让人生了怕意。副驾上的先生一脸不屑地吐出三个字——女司机!
女司机又如何?
鄙人也是女司机,多年驾龄,行车里程逾十万公里,驾车沉稳,急徐有致,凡乘我车者均交口称赞。以此相问,先生张口结舌。
女司机,这个特殊称谓常常出现在各种网络段子里被大加调侃,诸如“珍爱生命,远离女司机”、“司机分三种,新司机、老司机和女司机”等等,“女司机”似乎成了马路杀手的代名词而被某些男性津津乐道。
女司机,本是只关性别,无关技术的一个客观中性的词语,现在却演变成一个深含贬义的词语,大概与某些女性朋友在驾车时因慌乱紧张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或者事故相关。
2018年,不幸发生的“7·30杭州奔驰闹市失控撞人案”,便是因为女司机陈某穿拖鞋驾车,误把油门当刹车而导致了五死七伤的可怕结果。在此我不想为闯祸的女性驾驶员辩解,只是想问一下:男性驾驶员闯祸的就比女性少吗?
据统计显示,男性驾驶员闯祸者比例远高于女性,男司机出事故的新闻事件屡见不鲜,但人们并不会把个别男司机扩大化为整个男司机群体,也不会特意在司机面前加上个“男”来引人注意。然而女司机偶有闯祸就会被某些人拿来调侃,当做茶余饭后的趣闻,并进而对整个女司机群体全部否定,这些人的心理实在耐人寻味。
延续几千年封建制度的中国社会历来以男人为中心,女性只是作为附庸和点缀而存在:花木兰要想从军必须掩去女儿面貌,武则天也只能被称作“牝鸡司晨”。
近代以来,男女平等呼声日盛,女性地位获得极大提高。尤其是当今中国,体力劳动日益被机器人所承担,男性丧失了许多彰显自己优于女性身体条件的大好演武场而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得不与女性平起平坐。
而女性凭借着自己心思的细密,善于共情的体贴周到,以及无与伦比的坚韧,在许多方面均不弱于甚至强于某些男性。
但是,时代发展了,部分男性的思想却并未与时俱进,他们仍然停留在男权社会一切以男人为中心的观念中,不甘承认女性的优越处,对天下女性指指点点、吹毛求疵,看笑话之心,路人皆知!
女性中的部分人若稍有差池,便会被这些男性扩而大之、大肆宣扬,变成对天下女性的否定,唯恐天下人不知。这些男性的自大和自我,也许正是“女司机”一词被强行加上贬义的根本原因!
动辄不屑于女司机的男人们,其实未必就强于女司机,如果仅仅因为一个性别就沾沾自喜,狂妄自大,那也显得太非同一般的浅薄了!嘲笑女司机的男人,也必将为女司机所不屑,因为这样的人不知尊重为何物,不知尊重别人的人,又岂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不尊重女性的人,不大可能成为男性中的佼佼者。那些真正优秀的男性往往是懂得两性的差异并且真正懂得尊重女性的人,他们才是是社会的中坚,是真正的男人!
2018年“三八”妇女节期间,浙江省公安厅为女司机“正名”!根据杭州、温州两地交警部门统计的交通大数据显示:无论从交通事故统计、“新手司机”事故发生率还是驾驶人违法违章数据等方面,女司机发生事故及交通违法的比例都远低于男司机,女司机的违法违章比例也远低于男性!
在此,请客观理性之人能够平等对待女性驾驶员,不要动辄拿“女司机”说事儿,否则,那些优秀的女司机岂不冤杀?否则,翩翩君子们岂不有失绅士风度?
编后:三八妇女节,女性最需要什么?有人说礼物,有人说不做家务。窃以为,礼物可以不要,家务不一定不做。
“要礼物”与“拒绝做家务”恰恰表明了女性心理上的“自以为弱”。这两种需求的背后其实暗含着这样的意识:男性强大,不需要礼物;男性强大,不需要休息!
其实,男女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才是女性最需要的!女性看得起自己,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