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原文片段】
黄金思维圈最基本应用:你遇到每一件事情,首先问“为什么”,也就是,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所谓黄金思维圈,其实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第三个层面是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在给客户做咨询的时候,我越来越发现:客户提出的问题是X,但是答案往往却在Y。就好比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你告诉医生头疼,但是医生需要全面检查,因为你的病因很可能并不在头部,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就是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黄金思维圈却能够帮助我们有意识地思考:我们的问题真是头疼吗?
有一次,我给一个景区提供咨询服务。当时他们已经找过其他几个团队进行咨询,咨询内容是对他们景区准备新开发的二期项目进行策划。客户对新项目建设什么内容、投资规模控制在多少,一直没有拿定主意。客户集团的总经理向我介绍了此前其他团队的策划思路和大致的设计方案后,问我:成院长,你觉得哪个方案好?如果你是我,会怎么回答?
这是一个关键沟通:在和客户的沟通过程中,如何回答重要的封闭型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这会决定此后谈话讨论的基调。我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向客户提出一个问题:您为什么要开发二期项目?
经过深入沟通,我发现客户之所以要建设二期项目,是因为一期项目虽然游客不少,但并没有赚到钱,所以他们期望通过二期建设项目来增加景区收入。所以,客户实际上是想要提升景区赢利能力,这是why,而建设二期项目是表现出来的what。
这样,我要帮客户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并不是判断“做哪个方案更好”,而是“怎样提升景区赢利能力”。我发现,他们现有景区有非常好的客流量,只是目前仅仅依托门票经济,客单价比较低。如果我们能够给每位游客的消费支出增加哪怕10元钱,整个景区立马会增加几百万收入。
这是一个相当稳妥、收益确定的方案,并且相比于开发二期项目,投资非常少。当我提出这一思路的时候,客户很受启发,很快决定和我们合作:先将一期项目收益提高,再根据一期投资收益情况考虑二期项目。
【I便签】
what:最近频繁听到一个同事疯狂吐槽自己下属:每天工作非常努力,常常凌晨一点还在发邮件,显示自己的勤奋。但关键是,同样是这件事情,其他同事都是兼职顺带做,而她却是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这里还这么吃力。她在做事情前能不能思考下做这个事情的目的是什么,调整下自己的做法,但凡她考虑问题能再深入一步,就应该能发现,这事最多一天甚至借助平台分分钟就能做完。你有没有也像被吐槽的这位下属一样,工作非常刻苦,但是结果却不能被同事、领导、客户所认可,最终感动的只有自己?
why:这个被不断吐槽的同事,我们也已经共事了一段时间。 她在职场已经很多年,但一直在做一个小职员,不是自己不求上进,反而是一直在努力表现,而领导也曾乐于给勤奋的老员工机会,但是却每次都在关键时刻出现纰漏而升职失败,于是工作多年仍处在最基层。近期公司要做人效提升,她的新领导已经有计划对她做出优化。
How:如果你不想步入我这个同事的后尘,或者想要比别人脱颖而出,建议后续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使用“黄金思维圈”模型,提升自己迅速看到问题本质的能力。这个模型告诉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
第一,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先思考why。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找到做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和目的。
比如,前面说的同事,要做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安排课程时,先思考清楚为什么公司和部门要在新员工刚入职时安排入职培训,新员工为什么希望接受入职培训,想清楚了目的,然后才能有的放矢,避免进入机械的重复劳动。
第二,基于why,找到How。也就是我们要如何实现这个事情。
eg:同事在想清楚公司和新员工各自的目的之后,结合公司、部门和新员工的诉求,综合考虑安排的课程(企业文化、产品知识等)、实施的途径(现场授课或线上自学等)。
第三,根据how的分析,做具体的行动计划。
eg:同事做好课程计划安排并根据需要安排好线上课程,做好新员工的入职培训。
Where:黄金思维圈法,可以应用在希望提升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身上。追求躺平的人请随意。
【A1便签】
我的23年度绩效目标上有一个“建设校企合作经典课程”的任务。面对这个任务,领导的安排是是把老板的讲话做汇总,整理出PPT即可。
根据领导安排,我把近3年来大老板的重要讲话,包括价值观、战略和他的个人奋斗史等等做了收集。最终整合成了一篇PPT。
送给领导审核之后,她却认为内容有些偏离,安排再结合企宣的宣传内容,补充公司的发展史。
我再次按照要求做汇总提交,但还是被认为缺少主线和重点。
再反复修改多次,也没有达到领导心中的要求,最终因为时间关系,这个事情不了了之,23年度这个考核指标未达成。
反思:针对这个事情,按照黄金思维圈这一工具,我认为自己之所以没有成功:
首先,在开展之前没有充分了解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校企合作课程”对公司而言,是要建设雇主口碑,提前到对口学校吸引优秀毕业生。
其次,没有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校企合作是招聘同事主要负责,我应该多多与他们沟通,寻求资源和方向支持,而不是闷头自己做。
第三,在收集完材料后先与领导沟通思路再行动。在具体行动前先沟通确定思路,能够节省大量反复修订的时间,不会出现最终因时间不够而放弃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