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纲】思维模式的转换
我们常会产生许多否定的思维模式,比如说问题、情况很严峻,但最关键的其实不是这些问题,而是如何解决问题。但是在我们思维的过程中,却常常采取否定的方式,这也使得当我们把目光过分放在问题点和困难程度上时,最后只能停留在指出问题的层面。
现在就请我们转变思维模式,在问题之中,寻找可能性和积极的一面,把问题变成机遇,这也就是本书最关键的观点,从肯定的角度拓展思维,作者把它称为“有志者事竟成”思维。这不是单一的方法,而是综合运用了延伸目标、坚定信念、洞察、设计这四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在这样的全新思维方式下,会带来明显的五大效果:一是提高达成目标的可能性,二是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可选项,三是拓宽思路,四是强化行动能力,五是加速成长。
【定义】关于逻辑思维
不知道是否是翻译的问题,总感觉书中逻辑思维的定义认定与我认知有较大差距,树中间为逻辑思维,主要要从目标课题对策三方面进行思考,他将逻辑思维分成五个步骤,但在我看来,它在逻辑划分上存在,似乎存在着逻辑问题,哈哈。如果是我,我会将步骤一明确目的与步骤二设定目标,合二为一。本书对目的的定义是,为了达成什么而去做这件事,对目标的定义是,为了达成目的而给出的定性或定量的指向性标准。在此基础上,步骤三,拓宽限制条件,个人认为这是发散性思维的体现,限制的越多,你前行的越困难。步骤四,提炼课题,根据必要性筛选,最为重要的课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这一关键课题思考解决的对策。
关于对策,作者指出,一定要将所有的行动和大方向整合,提出的对策要落实到具体层面,要思考真正有效的对策。
【思维方式一】延伸目标,拓宽思路
体制内工作的我们往往会给自己诸多的限制,但想一想又怎样呢?尽可能设定一个较高的目标着手,把目标拔高。但在设定目标的时候,要注意设定有实际意义的水准线,不切实实际的目标设定反而会加大操作的失落感。在筛选目标的过程中,不能过于笼统的思考,要对环境以及信息,做综合性的考虑。在思考具体对策的时候,要将解决问题的对策具体到可执行的程度,也就是具象化的思考,很关键的一点,你在思考的过程中,其实便是成长与解决问题、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准的过程。
【思维方式二】坚定信念,找到答案
这是对有志者事竟成思维的明确,挑战更高目标,必须要打破成见,采取逆向思维,也就是不能立即否定,不要说做不到。你要做的是把所有的限制条件写下来,然后尽可能的去去除限制条件,从不可能之中发现自己的可能性,这并不是盲目的乐观,因为当你进行彻底的观察分析,发现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你会慢慢掌握找出答案的能力。除此之外,要扩大自己的事业范围,提升关注的信息量,必要的时候拓宽关系人员范围,这些方法也能够帮助我们坚定信念,找到正确的方向和解决的对策。
【思维方式三】洞察思维挖掘本质
洞察思维就是纵深思维,把问题往深处挖,作者提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好奇心,找出自己和他人的不同,要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可以借鉴不同领域的想法,但是不要照搬照套。在技巧运用上,采取逻辑的树状图,问自己如何做,把对策具体化,都是较好的方法。比较有意思的是,在这里提出了一种训练思维模式,这是作者在麦肯锡东津分公司的思维方式—空雨伞。空指的是事实状况和信息,雨是指从中提取出的含义,伞是指基于这些含义所得到的结论。作者建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反复的按照空雨伞这三步进行思考。
【思维方式四】设计思维 发现关键
我们只有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才能立体的把握对象,实现思维的立体化,作者提出了几个不同的角度,比如改变目的,改变主语,改变时间轴和改变限制条件,除此之外,可以和其他部门召开不同视角的会议,可以根据问题层次调整优先顺序,个人感觉这便是头脑风暴的一种做法。让问题暴露的更加全面,让思考的方向更多一些。对于推导出来的问题和课题,作者建议对答案进行结构,分散的答案,按照一定的模式整合组合,在个体的角色和职责方向上形成强大的业务模式。
【总结】身心合一解决问题
思维其实和身体一样,需要进行训练,通过锻炼思维的肌肉,我们才能拥有独立的洞察力,能洞察力获得增强之后,我们获取答案的能力也会逐步的提升,训练的方式包括信息加工和灵活运用思维方式,此外,行动的多样化也可以促进思维的多样化,作者提出比较有意思的观点是对自己的日程安排,用不同的颜色来标注,不过个人感觉这种做法形式大于效果。
但是有一点我是比较赞同的,那便是比较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自己主动。
读过很多类似的日本作家书籍,大约有八成,不知是否因为是翻译的问题,总觉得有些词不达意,或者是逻辑上存在着一些硬伤,对于这本书也有同感。大体方向还是比较赞同的,但还是那句话,书读了不用等于没读。
再好的思维,如果不运用,也不过是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