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7岁的侄女很自豪地告诉我她当上了班长。心想小小女孩还挺有leadership,遂夸奖了她。
然后接下来的谈话才知道她班上有16个班长,无数的组长小组长,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小小官,如管纪律的,管卫生的,管作业的等,各司其职。侄女一面说着“管纪律累死了”,一面自然还挺开心。
接下来她妈妈告诉我,刚开学时,每次去接放学,小孩都闷闷不乐,说着每次上课也举手发言,老师都无视不理,为什么老师不重视我重视其它人,很伤心。小小的孩子用有限的词汇说着“自卑”,实在令人心疼,做父母的更是心里不是滋味。
后来就当上了班长,“自卑”的感受换成了“荣耀”,重新开始雀跃欢笑了,虽然责任大了,肯定挺高兴。家长也终于舒了口气,这给老师的几百元买了孩子开心,值不值不说,没办法啊,自我安慰。
原来所谓一堆的班长,都是关系户来的。这老师是“人精”。
以前还听过这样的段子:一个家长跟老师见面,左等右等老师不来,后来致电老师,说鞋子坏掉了无法走路,家长一听也清楚情况,立马去商场给老师拎了一双鞋。这样的老师在世俗的眼中自是精明聪明值得嘉奖的,比那些“老实木讷”些的估计还更受人欢迎些,通人情世故啊。
想起自己高中时,矮胖镶金牙的班主任老师拿一封信给我让回家交给家长,路上私自拆开,里面写着这学期学习进步不少,大概是有时间见面聊聊之类内容。目的明确,被我抵制,家长自是没去,老师没得逞。
想想一个班70多个学生,老师自然是照顾不过来的,名字认全都需要功夫。而另一边是孩子上了小学激动的家长们,微信群里按一个孩子两个家长算,也是一百多人。老师在群里表扬了哪个孩子,有些家长不服,还要把自己孩子的作业贴上去攀比抗议,这老师要一碗水端平也确实不容易。
金钱因素就成了最有力最直接的动力,成绩不重要,品质性格不重要,是否可爱聪明更不重要,一切都是这双“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
可毕竟在几岁的小孩眼中,作为学生生涯遇到的第一位有“权威”的大人和师长,在他们的小世界里,可是有着至关重要生杀予夺的权力,老师作为评判的标准,表扬和重视与否直接关乎自己在班级这个小社会中的地位和声誉,以及自己跟周围人相处时的砝码和姿态,还有别人对待你的态度,跟成人世界一样重要。
如果他们懂得了一切都是靠金钱衡量的,又会如何呢?
这家长也当得真心累。一年级就如此,何时是个尽头?
这一套真是令人烦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