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个分享《三本毕业的如何毕业五年年薪三十万》,里面讲了提高工作能力的方法,有说到复盘,复盘需要用了她讲的“时间记录法”、“工作流程优化法”、高效沟通,复盘的目的是为了让流程更清晰,主要看做完这件事有没有遇到问题,有问题及时解决,没有问题及时总结过程,要有方法产生。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看中间有什么问题,问题怎么解决,我一直想着要复盘,今天就试试,
时间记录:要做的所有的工作列出来,看有没有联系,什么时间适合集中做会高效,特别是琐碎的事情,养成一天记录十几分钟的习惯,看有没有被浪费,看有没有优化的部分,但不要推翻自己的习惯,以免太消耗意志力,会坚持不下去的,从改动一点点习惯开始。
工作流程法:1、先快速的走一遍,了解需要做哪些事情,有个全局观,开始就成功一大步了,用摘果子的办法,先捡成熟的自己掉下来的果子做,未成熟的后面做;2、抓住目标,拆解步骤,比如她的采访这件事,就是能分8个步骤。各个步骤要怎么做能做得更好,怎么准备,要注意什么。比如第二个步骤,约访后的采访,不能千篇一律,怎么更有亮点。。。。找到其中重要关键能出业绩的步骤,把不怎么重要关键的,可以总结出方法,给助手来做。把琐碎的事情安排好,空下时间给自己的成长,不是为了“努力为了更忙”,要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能有很多收获。原来在第4步,她一个写作的也需要把文章也专业的人审稿子,看语法错误和病语啊,她会在这个过程中渐渐熟练,更快,在第三步,采访完之后还要会有繁琐的事,把录音转成文字,
第一个35天计划时想着把《about face》整个都看一遍,但只看了五分之一。。。觉得自己看得太慢,还看了两本讲看书方法的书,。后面知道,一点一点看书,没什么问题,难读的过程,正好可以表示这个过程不是主观的自以为看了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点一点理解的过程。就像笑来老师说的,看书要只字不差的一个一个读,那样理解透了,才是真的看进去书了。
那个学习方法,有点像杠杆读书法,带着问题来思考,先大概的看一下目录,回答简单的问题: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再细读,回答为什么这么说的问题,也要思考这本书有没有道理,哪些有,哪些没有,后面就是怎么做,也要自己推论是否有道理。
到了21天计划,想着21把这本《about face》看完,但结果事与愿违啊。。。其中我大概看了两章,期间写了4篇读后感。没有看玩和看得少的原因是,我有几天去看小说了,一发不可收拾,明朝那些事,看里面起起落落,风生水起,风风火火,然后我就上瘾了,写小说读后感取了;有三天没有记录,不知道干嘛去了,好像第20天就结束了样的;其中一次写关于吵架的,和我对象怎么把一次气愤的谈话转化成商讨的,希望越来越好,好好说话;有三次是关于家人和朋友的,想对他们说什么,又怕说不好,就自己写;有几篇是关于自我成长的,遇到比较需要的主题,跟着做练习,或是写读书笔记,自问自答,反思一些“排版”,什么是影响最有价值的事物的关键因素,怎么做有动力的梦想计划,对于我这种遇到选择容易纠结的主题,关于我曾经参与过深圳双创周的主题忍不住谢了;有关于工作的“排版”主题,“交互”主题;工作的比较和《about face》相关,就是比较零散、、、、那就是我总共写了6篇专业相关的。。。其实其它方面也是有收获的、、、关于表达、沟通、学习方法、怎么选择、(朱元璋崛起不知道算不算),说不定下次可以看,把学到的运用到专业上,比如沟通,先得听。。。理解,就像接到任务,先得询问好需求。
有关于成长的,工作的,可是试着把成长运用到工作中,比如做温和的人,而不是直肠子让人难过的坏人,提高沟通效果,带着笔记本记录点,有不明白的即使问,找人说话要准备充分,要有达成目标,要情绪冷静。
工作中我也想复盘,比如切图标注要注意什么,比如怎么出好作品。怎么用UI交互提升产品价值。比如做过的产品助理,有哪些步骤,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看中间有什么问题,问题怎么解决,我一直想着要复盘,下次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