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有看电影,偶然翻到《海上钢琴师》已上映,看到这个电影名其实小编个人是不喜欢的,我们习惯生活在嘈杂的环境中,习惯了那种短暂搞笑的电影,这种连影片名字都是这么静悄悄的电影,我有些接受不了,但是身边不少人推荐,我选择观看。
这个讲述一位生于船上,长于船上的,最后由死于船上的天才钢琴师传奇的一生。一开始由这位钢琴师好朋友max的视角展开。作为小号手max与这位名为1900的钢琴师相识于维珍尼亚号的一搜客船上,而在二战后max离开船后便于1900失去了联系。直到维珍尼亚号因破旧要被炸毁时,他坚信1900还在船上不顾一切的要劝说他下船回到陆地上开始生活。可最终这位传奇钢琴师还是坚定的与这艘船一起消失。主人公悲剧的人生让很多观看的人感到惋惜,小编不理解为什么1900没有下船,为什么当初为了心爱的女孩他都没有坚定的踏出那一步。
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曾经说过人类的心理发展是依靠阶段进行的。而这部《海上钢琴师》中的主人公就是这个阶段进行的典型。爱利克·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虽然阶段的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而真正能否通过这八个阶段却是由环境决定的。
第一阶段,婴儿期(0-1.5岁)时候施与信誉对不信任的阶段,如果父母没有及时满足婴儿的需求,婴儿变会在这个阶段失去安全感,从而失去对世界的基本信任感。而主人公在这个阶段被抛弃并被船上的一名工人领养这期间不管如何他都对这个世界间接得失去了信任感。这同时也奠定了他后期悲惨的人生。
而第二阶段,儿童早期(1.5-3岁)
自主对羞怯和疑惑,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而这个时候主人公1900因为没有身份没有办法办理户口,便被藏起来,没有办法像那些孩子一样可以自主承担一些事情,他更多的是躲藏,因为怕被发现他是一个没有身份的孩子,怕被发现他没有办法继续呆在养父身边。而因为身份的一直呆在船上的他,对于世界的认识永远是那么局限,这也是后面他无法下船茫然的关键点。
第三阶段,学前期(3-6岁)这事游戏时期,主动对内疚的阶段。这个时候游戏占据的儿童的主要活动,而在这个阶段他并没有办法好好游戏学习,而是要跟着养父在船上努力辛苦的工作,在别人眼中认为连生存都做不到谈什么游戏,可是在孩子眼中他需要顺利的成长,这其实也是他性格心理造成影响的关键点。
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因为养父的去世,他的生活一下子坍塌了,他没有办法在安逸的生活本该游戏的年纪却要开始学会察言观色,学会独立自主。同时自卑感油然而生,并占据了他往后的人生。
第五阶段,青年期(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这个时候儿童开始思考自己是谁在社会中有何地位,而这时候的主人公1900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和从不墨守成规的个性造就了不一样的他,他选择挑战从来不随波逐流更有甚者,他总是要挑战不同,八岁的时候面对船长的斥责,他一句去他的规矩,就已经将他人物性格塑造无疑。而紧接着第六阶段,成人早期(18-25岁)亲密与孤独的对比,完全建立了他后期孤独的人生,他因为爱情关系选择下船改变自己,但是缺乏安全感的他面对嘈杂的承认,他茫然的看不到尽头,在那时刻身边所有人都鼓励他走下去,但是他还是退缩了并选择了孤独从而没有和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从那时起他就注定会在船上度过余生。
而第七阶段,承认中期(25-65岁)繁殖对停滞。从1900放弃下船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就已经停滞。他没有选择稳定的爱情关系又如何来繁衍后代,甚至包括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这些他都没有办法接受,因为他接受不了自己去往那个嘈杂的城市,他接受不了自己离开那“温暖”的港湾。而最后成长晚期(65岁以后)自我整合对失望的这一阶段,他前面七个阶段都没有能够成功解决,又怎么能够提到人生的完善感,又怎么能体验到人生的幸福感,天才钢琴师1900因为无法正视人生,最终选择是在船上,或许所有人都觉得惋惜,他为何不走下船,走上自己人生的巅峰。
试想一下,如果他下船后找到那个心爱的姑娘,并和她结合生子,同时用他优秀的钢琴演奏技巧他一定可以获得更多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带领家庭走向幸福。其实这些是我们错误的认知,这是我们曾经经历过前七个阶段的人生感悟,他的人生是不完满的,又怎么可能能够在下船后重新找到幸福。谁又能保证1900会在下船后走向人生的巅峰,或许他一刻都没有办法存活,甚至还不如在船上生活的安逸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