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迷上《明朝那些事儿》,于是开始了解作者当年明月,又看了关于他的一个访谈,感触颇深,故记之。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笔名源自“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现实中,他是石悦,他有自己的工作,下班后他是当年明月,执笔穿梭于历史的时空。而石悦之所以不想用本名,是因为他既不想扬名立万,也不想光宗耀祖,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代言人。主持人问石悦,为什么不辞去工作,专心从事写作,石悦回答:“当兴趣变成工作,兴趣便没了”我想这也同样适用于我,我喜欢写作,喜欢古诗,但我当初选择专业时并未考虑文学专业,我想写作是简单而纯粹的,不是因为金钱,不是因为名利,而仅仅是因为心底的那一点喜欢。
石悦说幽默的是他本人,不是历史,历史是很沉重的,因为历史是没有大团圆结局的。一个人的悲剧也在于此,无论他多么厉害,多牛,多嚣张,他都是要死的,一页纸就翻过去无数人的一辈子。这里引用杨慎的诗便可以说明所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关于读书,他一直延续一个准则,那就是前进,石悦的同学说很少看到他,就连吃饭时间也难得看到他,像个神仙,找不到这个人,其实那时的他正在上自习或读书,他经常独自一人看书到十一点钟,路上空无一人,只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他说他并不觉得自己是一个被排斥的人,不觉得孤独,因为不断看书可以懂得世界上的很多东西,知道这个世界的规律,那是一种无比的喜悦。这个世界有很多人有很多种选择,最低的是温饱,然后是利益,超越利益的是名望、权力,超越所有东西以上的还有一样东西叫智慧。所以除了钻研历史外,石悦在阅读方面涉猎非常广泛,他学的法律,看到最多的是历史,感兴趣的还有量子物理,精神病理学等等……他说懂得越多,才能明白只有智慧和知识才能让内在强大,对这个世界有了充足的认识,才不会有畏惧感。无论身处多么小的地方,翻开书,看到的都是大海。当看书看到一定程度时,就像往罐子里装水一样,它总要漫出来。石悦每天阅读写作,即使之后他的书大卖,知名度大大提高,他也没有改变,他说那样做才能提醒自己,你没变,一天不做就觉得自己已经懈怠了。
让我触动更深的是石悦的父亲对石悦写作的态度,他在报纸上看到自己儿子的报道,没有说因为儿子的知名度而感到更骄傲自豪,反而问他还写那干嘛,他没有望子成龙,没有给石悦任何的压力,可能他想要的就是儿子做最简单的自己,这让我想到一个故事,美国总统杜鲁门当选后不久,有位客人前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可能这就是父母的伟大之处,他们不期望子女干什么大事,只要他们能平平安安的,那也是他们最大的骄傲。在此我也想对父母说:“谢谢你们,我从未让你们骄傲过,你们却依然拿我当至宝。”
从当年明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最后,我想用他在文中的话来结束全文,你还很年轻,你将来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但有两样东西不能丢,一个是理想,一个是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