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是个憨憨笨笨的小孩,不灵巧也不机智,体型比同龄孩子大一号,心灵却比同龄孩子小一号。我和他爸严苛的管束使他有些缺乏自信和勇气,同龄的小伙伴不太喜欢笨笨的他,也经常欺负他,于是我把他保护起来,尽可能地把欺负他的孩子隔离,可是被欺负的现象却有增无减。我很苦恼,一直找不到好的方法。“一个母亲”带领者培训时,温柔的杜钟给了我一个建议:必须在班上給孩子找到同盟,至少一个。我觉得很难,总怕别人欺负他,想把他护在我的羽翼之下。
考完试发卷子之前,家长们戏称“为了不影响发卷子之后揍娃”赶紧聚一下。我犹豫了,想带孩子去,又怕大家不喜欢他,甚至害怕别人欺负他,我踌躇不前。他爹倒是挺支持我带孩子去,但是他不愿意参加,大概和我有同样的担忧吧。在报名截止之前,我鼓起勇气,给自己下达指令报名、交钱。当晚我怀揣着一颗忐忑的心带着孩子去了。起先家长们和我很陌生,大家交流的少,慢慢随着更多的人加入气氛开始活跃,我开始加入混谈。孩子也是这样,起初没人跟他玩,他倒是吸引了同学的弟弟妹妹们过去跟他玩,因为脾气好小朋友打了他,他也不躲不急,家长们看到了他的善良。同学们有些嫌弃他,纷纷孤立他,但我发现小孩并没有因为别人的嫌弃而排斥这样的场合,他很愿意待在集体中。
吃完饭去唱歌,小孩第一次进练歌房,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小心翼翼,生怕出丑别人不喜欢自己。而其他同学在五音不全的情况下都尽情干嚎,期间有同学开始给他递话筒,他害怕地挡掉了、逃开了,同学们有些鄙视他。一个小时后,也许是受到了感染,感受到了安全,唱得不好也可以唱,这样“出丑”是被允许的,小孩开始拿过话筒进行尝试,虽然声音很小,声音几乎被同学的声音淹没,但他迈出了第一步,坚定的拿着话筒在尝试。
临结束时,一个同学的妈妈对我说:“你孩子太老实了,你该多带他出来玩玩,跟他们这些男孩子一起玩。”我说:“我怕别人不愿意跟他玩。”那个妈妈说:“小孩吗,多玩两次就熟悉了。”我听了有种莫名的感动,之前的担忧还在,但时减弱了许多,我跟儿子都迈出了这艰难的一步。也许后面每一步都不容易,至少我们愿意尝试。
这个过程我真切地感受到,即便是坏关系也比没关系好,即便别人不喜欢他也要鼓励他更多的待在集体里,通过学习如何跟别人链接、相处,找到自己在集体中适合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我通过青少年教育指导师的学习,一点点让印在纸上的知识活跃在现实里,落实到生活中,我有种小草破土而出的萌动,而这种萌动的激情似乎正在影响着儿子,他也像棵小草一样正在突破我禁锢的防线,我感觉我正在从水泥地面慢慢变成土壤,土壤还不够松软湿润和肥沃,但我相信,只要我不停止努力,希望就在前方,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