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来到笑来老师的专栏,我们就进入了关注自己的成长的模式,我也时刻提醒自己: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用到自己的成长上去。
但是,并不是总能做到的,尽管我脑子里有这句话。包括老师经常提的,到任何一个方,做任何事,都不停的问自己一个题:什么更重要?大部分时候,都是事后才一拍大腿,我怎么当时没提醒自己呢?
用时间的维度来分析,我可能还没有到秋天收割的时候,正在赶往秋天的路上。毕竟是拿来主义,想要达到随心所欲、顺其自然的境界,还要不断的一次次去练习。我也期待老师的这些思维方式,能像“自弹窗口”一样在我身上起作用。
说实话,我也是那种头脑一锅浆糊的人,我也为自己的情况感到担忧,也一度焦虑的不行,像:看书看不下去了、做事不能注意力集中、从手游“天天飞车”里找存在感、爱做兼职,喜欢“及时反馈”的收入、从来没有思考过“注意力是宝贵的”,顶多感叹两声,时间过得好快,一天又结束了。。。
尽管如此,我还是隐约感觉到自己有机会改变的,但是不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回到来,有段时间早上我天天朗读古典老师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感觉充满了力量。可是,我现在再回顾那段时光,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因此改变,读到我脑子里的只是单纯的“信息”。
直到接触到笑来老师,我才知道我的问题出在:不清晰的概念、混乱的价值观。而老师的专栏就是要解决:打磨概念、提供方法论、并且给自己带来信心。当然还有还有“赚钱”等等!这也让我重新燃起了希望。
让我看到,我是有机会变得更好的。我也开始坚定的认为一个想法:人和人的根本差别不在高矮胖瘦、美丑身残,而是在大脑的认知,操作系统上。所有的身外努力,都受控于大脑,于是,升级大脑成了我最重要的努力方向。
大脑新程序:
思考的两个维度:时间、长期。
有了这两个条件,就可以过滤掉很多不必要的纠结。比如:面对很多都正确的方法论时,就可以把时间这个维度放进去考虑,问自己现阶段那个更适合自己?长期来看怎么做更划算?这是时候更划算的就是践行,拿起来一个就尝试。
再比如:选书原则,如果判断标准不清晰,就会陷入纠结之中,只能望书兴叹!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时间和长期,来添加必要条件,首先是不是有用的,能不能解决我目前的问题,长期来看是不是有用的,能不能改变我的认知?现在,先在我也知道了书籍的三个分类:娱乐、工具、认知。
当然最终的标准是:是否能直到自己做出更好决策,长期来看是否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这也是知识的价值所在!
写到最后,我突然明白一件事,我们看书、工作、交友等等,做的任何事情,应该都属于“知识”的范畴,然而,我们的注意力是最宝贵的,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把它充分的利用起来,这就出现了选择,最终能不能从大量的“信息”里,挑选出有用的“知识”,或者把“信息”转换成“知识”,就决定了一个人有没有成长(或者成长率)。
因为,无论如何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把所有的注意力都用到自己的成长上去。这就是本周最大的收获:判断知识价值的条件:有用、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