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于瞭望理想国【公众号“瞭望理想国”: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思考了】
2017-07-27 卫风 瞭望理想国
摘要:不知道是我们生活的脚步太快,还是心态浮躁、戾气缠身,“抢”文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热衷的生活。抢阵地、抢种抢收、抗洪抢险、抢救抢修……我们不应忘记“抢”字的正面效应,但“抢”文化的焦虑的确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文|卫风
当下,暑假档期的驾校学员人满为患,各年龄段的人都希望尽早地利用一些“闲工夫”掌握驾驶技能、获得驾驶证。对于广大的学生们而言,想要较早地获得驾驶证为以后省点事情做;上班族、年龄稍大的叔叔、阿姨们则更想通过驾驶机动车便捷出行。排队练车成了驾校学车热潮中最“抢手”的事情,“抢车”在有些人看来拼得不是来的早晚顺序,拼得却是健步如飞的速度。
由于驾校的练车时间难免和学员的个人时间相冲突,驾校的对策运应而生,由排队练车的普通班发展到随到随学的VIP班,由教练的一对多教学到“至尊”的一对一教学。驾校不同档次的教学,甚至明码标价的VIP班也显然是暗示学员“用钱买高效”的道理。这种乱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也着实反映了在不断激增的学员面前驾校培训资源的相对匮乏。抢住了时间似乎就抢着了资源,“寸金”终于能买得“寸光阴”。
排队约车、练车本来是一件公平公正的事情,可关于排队、插队的争论却喋喋不休。大妈们觉得年轻人实在不懂事、不懂得“尊老”,年轻人却觉得大妈们蛮横地毫不讲理、不可理喻,这两代人之间似乎有说不完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同龄人之间更是谁也不肯让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就这样耗着燃油、耗着时间……在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中国人的谦谦有礼往往像是挂在表面上的,骨子里却透露着傲慢与霸道的气息,固然认为“谁先抢到就是谁的”。
当“抢”成为一种文化的时候,人们便习惯关于抢的一切。商场大抢购、抢房、抢票、抢工作、抢红包、抢着过马路……由此,还衍生了许多“中国式”名词——中国式考试、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相亲、中国式接小孩、中国式插队。“中国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陋习的反映,也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缺失社会安全感的焦虑与彷徨。抢到了就幸福了吗?抢到了就赚到了吗?抢到了就后顾无忧了吗?
之所以形成“抢”文化,大多还是由我们的惯性思维所导致的。在物质资源匮乏的年代,晚抢一秒就有可能会挨饿受冻,“抢”才是唯一生存下去的可能性。如今,“抢”并非仅仅是得到物质上的满足感,同时也是满足精神上的自我与幸福感。抢到了资源,与他人拉开了差距,获得一定地位上的突显,向别人证明我很幸福的同时,也向自己证明我的确很幸福。
其次,不遵守规则的少数人引发了“抢”在公共秩序上的混乱。凡事讲究个“先来后到”,如果大家都遵守这个规则,排队问题也自然迎刃而解。“我凭本事借的钱,凭什么要还?”这本来用于调侃的网络句子却一语打破了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规矩——“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遵守规则才能维持社会秩序的安稳与健康,人情关系背后的潜规则在一步步腐蚀和挑战社会秩序的底线。升学送礼、升官送礼、办事送礼……“礼”文化在如今却再不是当年“礼仪天下”的韵味。
“抢”文化又不得不拿个人的道德素质来“开涮”,一些人自私自利的行为充分暴露了国民素质的某些缺陷。将个人意志凌驾于规则之上,“抢”到东西的人们也会遭到周围人的声讨与不满。商业模式往往充分利用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与消费心理,例如大多免费赠送礼品活动的商家店铺外场面混乱,那场面由何以“火爆”来形容了得。排队是一种社会文明,换位思考、相互理解明明就能解决问题。抢房、抢票的同时谁又顾及到社会公共利益的福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才是社会生活理想中的状态。
不知道是我们生活的脚步太快,还是心态浮躁、戾气缠身,“抢”文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热衷的生活。抢阵地、抢种抢收、抗洪抢险、抢救抢修……我们不应忘记“抢”字的正面效应,但“抢”文化的焦虑的确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