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主要谈一谈这一年反思出自己在认知方面的问题。如果用一年年度词来概括今年,就是:工作的意义(工作到底重不重要)?
一、要分析现实情况现状Reality(阶段不同→策略不同)
1、背景
口红效应:经济学上有一个“口红效应”的说法,这是1930年代美国在经济大萧条的时期首次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在经济萧条的时期,人们的收入和对未来的一些预期随之降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首先会削减大宗商品方面的支出,比如房子、车子等。其结果是,一来人们可能会比平常时期有更多的闲钱,正好可以购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从而去刺激廉价商品和文娱消费的上升。
消费代偿:二来,削减消费不代表着不消费,恰恰相反,越是经济萎靡时期,人们会有更强劲的消费欲望,以通过消费来抚慰艰难的当下。「买一只桃红色的口红,去熨烫生活的褶子;看一场童话电影,逃离勾心斗角的职场宫心。」 我们为什么在“双11”疯狂购物?
目前处于经济下滑期,鹰派在位,鹰鸽转换,通货膨胀,注意2025之前。目前处于美妆电商行业。
消费降级下的消费升级阶段,大众买不起房子买高端护肤品。看看2018年双十一美妆行业销量前十排名及各大化妆品集团高端护肤品排名窥探目前消费趋势。
2、人生职业生涯阶段
鹰击长空,蛇行千里。是指草根与精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路线会不一样。
而精英更注重圈子,以及个人知名度。精英在职业生涯发展早期要注重「名」与「影响力」,不能过度求利。
草根注重低调、隐藏,像蛇一样,当机会出来就立即捕捉到。草根在职业生涯发展早期要注重「利」与「机会」,不能过度求名。
两者各有利弊。到了第二个职业生涯发展周期后会相互交融。1)如何判断你是草根还是精英呢?看你家族在社会上财富的平均积累段位。假设北京市平均家庭年收入是12万/年,你的家庭年收入是120万;是1200万;是12000万,是120000万,意味着你的段位不同。一般来说,领先别人两个量级,才能算绝对领先。
出身草根,屌丝一枚。走的应该是蛇行的路线。
草根如何在第一个职业生涯大周期(24岁-36岁)突破职业瓶颈?(策略)
先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到领先别人两个量级。
怎么做到领先别人两个量级?你需要精确地界定个人的「人际网络」,跳出自己的岗位来思考(★思考需求)。然后所有这些数量的领先,都用具体作品体现。比如书要写成读书笔记或豆瓣书评;开源库要放在Github上;Dribble上有自己大量设计作品;App分析报告不断发表。
假设你喜欢读书,那么社会多数人只读100本书,你读1万本好书。
假设你喜欢编程,那么社会多数人一辈子只写了一个开源库,你贡献了100个开源库。
假设你喜欢设计,那么社会多数人只在dribble 上拥有10个粉丝,你拥有1万个粉丝。
假设你喜欢产品,那么同事只研究了100个 App,你研究了10000万。
如何判断职业生涯周期?可以按照我的「人生周期论」,选12年、3年、18个月、3个月。不同周期会交错来。
第一个职业生涯大周期(24岁-36岁)
工作8年时间,处于第一个职业生涯大周期(24岁-36岁),转行第一个周期(第三年),美妆行业第18个月,执行者的角色。总结来说,在经济下行期不太被影响的行业,在自己第一个职业生涯大周期的倒数第四年阶段,策略是追求「利」与「机会」。
3、财富阶段(ESBI模型、财富光谱)
E和I同步进行。
财富光谱红色层次(幸存者)九大层级的第二级,和红外线层次波动。判断的标准:①现金流:负的,我赚的钱只够我活下去而已,②状态:理性不够,会被外面的事情干扰,缺乏内在的秩序感,自己做的决定不能做,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这一年有原地踏步的感觉,空转。③内在:焦虑、压力和放松之间循环。
这一年里,在试着增加自己的收入和新的工作机会,但是效果不佳,反而为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失去了之前对我来说重要的工作,让自己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新的工作内容,学习新的内容,熟悉新的环境,让自己精疲力尽,晚上下班没有精力,无法顾忌发展。
注意永澄老师说的跳脱这一层的方法(策略):导师、热情(★感染力,长期不变的投入,兴趣之后的热情,内在的欲望动机,自我决定论,热情就像是内在罗盘)、人脉。
二、两种价值观的融合,工作重要吗?
今年会在政治正确的价值观与ocean的价值观中纠葛。一方面你知道要「积极主动」「自我决定论」,要努力工作,老板也在不停灌输给你加班奉献这些想法,另外一方面你又知道了社会的规则,你知道不能做职场的老黄牛,「工作是一种买卖」,「对不起,我不会」「职场混资历,靠站队」。
一个是「自我决定论」要从兴趣出发,做自己喜欢的;另外一点是做钱多的行业和岗位,可是这个是真的冲突的吗?有没有两个都满足的,自己做的开心的呢?
「工字不出头」,在企业中工作年薪是有天花板的,工作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混口饭吃,靠工作工资赚钱或者实现财务自由,这个想法本身是不现实的。
然后我在复习永澄老大「百万富翁课程」时找到了答案。
1、ESBI模型
ESBI模型,可以理解为全世界赚钱的四种方式,60%的人是用时间换金钱,在组织中当一枚螺丝钉雇员,依附在组织中。
S专业人士也是也是用时间换钱,像今年认识的很多摄影师、文案等自由工作者他们就在这个象限,有活接活赚钱,楼下的小老板也属于S。B企业家这个好理解,就你老板。I投资人典型的有SK中人。
现在遇到一个现实的问题,最近这一个月我在梳理一件事情:面对新的机会,是做一个「自我决定论者」放弃现在的岗位又从新开始,还是继续同样的岗位同样的工作内容呢,即便工作内容自己也是感兴趣的(营销)?(假如离开这个组织我要去做什么?)
这又要从人生,从工作的目的说起来了,耳边响起永澄老师的话:你想要的是什么?在打怪升级的人生旅程中,有个很重要的目标:财务自由。财务自由不是目的,是手段是工具,是为了获得「选择的自由」。是为了「在自己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的时候,能不为钱发愁,可以有钱养老,在人生的后半段也过着体面的生活」。
现在我一点避讳谈论钱,反而渴望钱,有钱说明我在为别人提供价值,我的钱越多,说明我服务的对象越多。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回到ESBI四个象限,做工作是不可能获得财务自由的,I是终极之路。I的原始资本积累来自于哪里?来自于ESB的方式。不考虑自己创业,让系统赚钱。普通人的赚钱之路靠着ESI三大方式,其中I是根本的升阶方式。
进一步想一想,依附于组织的工作为的是混口饭吃,解决「一口饭」的问题,至少自己饿不死。如果你想多赚点钱,那就要开辟副业,在职场之外开通多条管道赚钱,做兼职、做微商、或者凭借工作知识和资历创收。这些赚到的钱持续投资。
所以在工作岗位只是为了加薪个几千块钱不断跳槽,不停转行,拼的头破血流值不值得?不值得,性价比低,不划算,投入产出比极低的一件事情。
总结一下工作为了什么?混口饭吃,利用组织的资源达成自己的目标(积蓄自己的能力,链接新资源、拓展人脉、培养新管道)。
2、财富=价值*杠杆
工作的杠杆:影响力
赚钱的杠杆:贷款
3、赚钱的模型
首先要有个基本的认知,就是「工字不出头」,在A8.5之前还是要工作,这个工作指的是除了I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