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已有研究述评
课题的提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近年来,围绕如何“立德树人”,教育战线开展了许多探索,部分高校进行的课程思政就是卓有成效的经验之一。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文件不仅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而且对各级各类学校实施课程思政提出了要求。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更要增强实施课程思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中职数学课程作为文化课,覆盖面广,也存在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以往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鲜有价值塑造,更不知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因此,在中南建筑产业学院背景下,基于三教改革开展中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并使之成为一种长效机制,为课程思政建设长期有效实施提供可持续性保障。
研究现状:“课程思政”建设的很多现有经验来源于普通高校,针对职业院校的案例不多。目前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学科德育”)的研究仅有4篇文献。仅有一篇涉及将中职学校的办学模式与具体学科的德育渗透联系起来,以数学为例介绍了通过数学知识的自然流露融入德育和磨炼“细心”“耐心”“恒心”的做法。
国外的思政教育主要体现于德育课程。例如,美国德育课程旨在培养和形成学生价值观的一切发展资源,采用实践化、渗透式、间接性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在课堂教学外,德育课程包括校园活动和社区服务、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的体育运动和竞赛、培养社会责任心和热爱美国精神的社会政治活动,提高公民技能、增强公民意识的社区活动等,在广泛参与中进行教育,深刻理解德育目标与内容,促进学生行与思的发展变化,成长为有道德的人。
选题意义: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课程思政”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抓手,任重道远,必须强化。当然,“课程思政”毕竟是个新事物,出现时间有限,尚未形成成熟、可复制的建设模式,很多问题尚待探讨。中职“课程思政”建设仍处于个别探索阶段,许多问题尚属空白,亟须加大研究探索力度。现有研究主题多集中在内涵、价值意义与实践路径等方面,且以“课程思政”探索实践总结居多,从教育学等专业和课程资源建设、教材建设等角度进行深入研究的相对较少,需要加强多学科多维度的研究探索,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实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二.对课题的理解和认识
产业学院:产教融合是职教办学的本质要求,是彰显职教功能、提升育人质量的根本保证。广大职业院校在办学实践中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不断深化对产教融合的理解,探索产教融合的实现形式,提升产教融合的层次和水平,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产业学院作为校企紧密对接、相互嵌入的利益共同体,正成为产教融合的新形态和新载体。
中南建筑产业学院是海门中专在办学实践中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不断深化对产教融合的理解,探索产教融合的实现形式,以“与中南合作育人与产业同步成长”为办学理念,坚持“创新、质量、团队”的工作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为己任,探索出一条校企协同育人的新路。
三教改革:《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它们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整体,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其落脚点是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也是“双高计划”建设中“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首要任务。
课程思政: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社会主义发展背景下,我国社会强调要重视全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与培养,而全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培养工作中,青少年是基础也是前提。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培养工作是教育根本任务之一。“课程思政”理念,是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理念,将其融入到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是当下素质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中职数学融合课程思政:数学学科作为文化基础科目在中学职业学校的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综合素养。同时,数学其独特的逻辑性、应用抽象性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中等职业数学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日益明显,特别是在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融合课程思政在中等职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理念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必须充分发挥数学德育功能的反射作用。
研究价值:本课题通过对中南建筑产业学院背景下基于三教改革的中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教学实践的研究,可为学院其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借鉴,并提供研究范式;通过调查研究、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构建“课程思政”理念下的产业学院下中职专业课程教学的机制体制,为“课程思政”的真正落实提供制度保障;通过研究中职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法、相应的课程思政案例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可提高数学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并为数学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在中南建筑产业学院背景下,基于“三教改革”的中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深度挖掘文化课程中所蕴含的潜在的思政元素,将数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构建课程思政视阈下的中职数学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体系,及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数学课程建设的长效机制,为其他公共课程及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理念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研究范式及相关制度保障,从而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精神。
研究内容
(1)剖析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目标、内涵及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当前中职数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现状。
(2)构建产业学院课程思政视阈下的中职数学课程目标。
(3)更新课程思政视阈下的中职数学课程内容,深入挖掘每堂中职数学课教学内外各环节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理念下的中职数学典型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件库,建设中职数学课程思政案例库及网上案例平台。
(4)探索中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具体实施路径。
(5)构建中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科学评价体系,形成激励机制。
(6)探索课程思政理念下加强中职数学教师育德意识与育能力的思路与措施。
(7)探索中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长效机制,为课程思政建设长期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研究重点
如何在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数学融合课程思政
如何在产业学院特定背景下落实中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研究方法
课题采用文献研究、调研研究、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信息资料,搜集、阅读大量的国内外论文、专著、期刊文章,以及建筑产业学院行业标准、数学教学标准,获得相关资料之后进行分析对标研究。
调查研究法:运用问卷、访谈、走访等多种形式, 深入了解我院中职院校数学课程思政的现状,分析其痛点及难点,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行动研究法:针对我国中职数学专业课程思政的问题,以中南建筑产业学院数学课程为例,研究基于“三教改革”的中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并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经验总结法:根据中南建筑产业学院数学课程思政的三教改革实践和数学课程思政实践的实际情况,寻找其中的内在规律和宝贵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最终形成可推广复制的典型方案及案例。
四、研究计划
研究思路
课题立足于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基于“三教改革”,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以中南建筑产业学院数学为例,深入探索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思政建设,总结归纳教学规律,多维度增强课程思政实效,最大限度发挥数学课程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增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更好实现润物无声立德树人。课题以中职数学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及策略为研究主线,首先在深入剖析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目标、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得出中职数学课程育人育德价值内涵,继而得出课程思政视阈下的中职数学课程目标。其次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得出当前中职数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惑,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以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为实施路径,同时探索课程思政理念下加强中职数学教师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的思路与措施,并构建有效实施中职数学课程建设的有效策略。
研究过程的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申报阶段,2022年3月—4月
搭建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全员学习、领会文件及通知精神,明确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目标,编制课题申报书。
第二阶段:全面研究阶段,2022年5月—2023年3月
分解研究任务,根据研究目标逐项进行,并做好研究过程的动态管理,确保研究工作按照预期进度计划顺利进行。
第三阶段:实践应用阶段, 2023年3月—12月
把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学院数学课程开展实践,寻找内在规律,进行理论提升,完善丰富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23年1月—2024年4月
总结研究经验、凝练研究成果,完善相关报告和论文,在自查的基础上,接受项目评估和鉴定。
研究内容的分工与落实
研究成果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