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孩子间,每一天孩子的梦想都能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让每一个孩子都开花
今天夏加儿美术课上,本来是给一年级准备的纸杯,结果由于二年级的同学临时加入进来一起上课,所以纸杯不够了。聪明的孩子们自己动手做起了纸杯。有的做的大有的做的小,其中一个孩子还跟我自信满满的说:“老师,我做的纸杯还是彩色的 临近下课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已经把风铃做好了。我注意到班上先天自闭的李欣悦同学一直眼巴巴的望着别的同学手中的作品。于是我建议做出最有创意的草裙风铃同学把作品送给她。当孩子拿到自己最喜欢作品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顿时我的心被融化了。于是我给她布置了一个小任务:“回家和妈妈一起照着做个自己的小风铃好吗?”孩子破天荒的回答了我一个字:“好”。尽管声音有点低,我还是看见了教育的希望。我想就是这样教育的意义,让每一个孩子都开花。感恩夏加儿美术的老师带给孩子奇迹般的改变。
从孩子角度出发
给孩子最贴心的教育不要怕付出。一直以来,总是习惯用自己的思维去判断分析孩子。这样的主观直到今天有了改变。中午放学,走在握前面和俩个三年级和孩子,一人端着一个暖壶,艰难往宿舍走。说他们端也不够准确,他们是俩只手同时在身体的一侧抓着暖瓶把手。热水瓶身呈四十五度角,走路也特别费劲。看样子暖瓶似乎重到他们强能提写走的程度。我有点心疼孩子们,小小年纪居然住校,一个人料理自己的饮食起居。从身后轻轻和说了声:“孩子们,为什么不用手提把儿,让暖瓶竖立起来,提着走呢?”两个孩子同时把暖瓶放到地上,调整好姿势,用思路提着走。暖瓶太重了,他们拎起来时候,壶身始终紧贴着他们的腿。这样没有走几步,俩个孩子又开始用最初那样的“端”法向前走了。我本来再想说说,转念一想,或许孩子根本不需要这样费心的去引导。他们懂得如何调整,保证自己足够安全的前提下,怎么舒服怎么来。没必要把个人的体验套到孩子身上。他们在生活状态下自己在做适合自己的调整,尽管我们老师觉的不太完美。或许孩子的方式最适合他们自己,包括他们在个性发展方面,或许我们成人的某些判断对孩子们并不适用。遵从孩子的意愿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中慢下脚步,会听到生命开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