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是我追剧至今第一部完完整整一集不落追完的剧,它更像是一杯平淡的茗,像是它不急不躁的拍摄了许久,品的人也急不来,非得静下心来,去感受这一首深宫中的壮丽挽歌。撇开网上的舆论和比较,不谈历史的真实性与可参考性,抛开角色演员种种,如懿是真真的让我从心底里欢喜,许是她为爱的奋不顾身,许是她清冷自傲的气质,又许是某些特质相似的惺惺相惜。
立于每一个人生命起点望向他的一生,每个人都变成了与众不同的一粒沙,在命运这双翻云覆雨的手里,有一些从指尖溜走消散于风中,而有一些被摩挲成了珍珠,熠熠发光。
人的思想观念最容易受时代的影响,而当时三纲五常的传统思想反倒是衬托出如懿的珍贵。如懿初见郎世宁的时候,了解到了西方的一夫一妻制,尽管她说着在宫里的嫔妾是不能和离的。但她依旧满怀着期许询问她的丈夫弘历:“万一啊,一个男子只有一个妻子而没有任何妾室呢?”在这深宫围墙的重重规矩下,答案不言而喻,乾隆斥责她的胡思乱想,二人不欢而散,其实如懿何尝不明白帝王的爱情本就是不平等的,可偏偏她想要的只是那一个一生一次心懿动的人。也许如懿自己也没料到,郎世宁的话已在她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
每段关系之初,人终归是珍惜的,爱情里的小打小闹小冷战也成了感情的催化剂,一个画的是玉雪轩时接过如意,两人心意相通的端庄时刻,另一个画的是得了能娶心上人在城楼上玉树临风的逍遥模样,一个端庄,一个逍遥,无畏配不配,只因情爱,一切便都合适了。
弘历拿着如懿绣的手帕,指着帕上的图案对她说:“帕子上的青樱红荔在一块儿,那我们也不会分开的。”其实人人都知道甜言蜜语向来是作不得数的,时光变迁,数不尽的悲欢离合,更何况是这诺大的宫闱里呢。可爱情里聪明的女子又有几个呢,山盟海誓像是深渊沼泽,一旦陷进当时深情的眸子里,便难以自拔,信那一份深情,至少在情起时那一刻是真的。
承诺尽然是美好的,为这一句“你放心,有我在”,如懿便心甘情愿地依附着弘历,一句承诺如一把枷锁,生生的困住了这个极其聪慧的女人,她把一切心意全全的交付给弘历,她只求一份心心相印的感情,哪怕与三千佳丽共享一人,她不争亦不抢,却全然忘记君王疑心深重,前朝后宫危机四伏,她像是一株傲白的莲花,硬生生在泥泞的池塘里绽出一份亮白。
在这规矩繁复的清宫里生活便是如履薄冰,更何况是谈情说爱。帝王的爱情本就是不平等的,毋庸置疑的是青樱弘历的确深爱彼此,青樱爱弘历,愿意受庇护于毒害她姑母的太后身下,改名如懿;愿意提及皇上心中忧虑却不敢面对的忌讳,追封生母;愿意在这片永无休止的战争中,受着一次次的诬陷,直到最后她说倦了清白二字。
宫廷华贵,极尽奢华,为追求富贵荣华,总有人肯舍弃情义,不顾底线。阿箬与如懿一同长大,虽是奴仆,但如懿视她为家人一般,却不想禁不住他人三言两语的挑拨,抵不住虚幻的地位荣宠,情分这两个字,在后宫,在薄情寡义人心中显得太过寡淡了。贴心之人背叛的后果,是让如懿进了冷宫。后宫阴冷,杂草丛生,了无生气,伴着他们的是疯疯癫癫神智不清的弃妇和一个奉命保护她们的侍卫—凌云彻。
纵使冷宫里凄凄惨惨戚戚,宫外头的人依旧放心不下她,有的是为了权利,“特定”饭食,深夜毒蛇,焰火烧宫,极尽手段,想要置如懿于死地;也有人是为了情谊,海兰这一生为这一句姐姐付尽了一生的执念,孩子,丈夫,生命,都抵不过没有血缘关系的如懿,为的是落魄时刻,如懿的那一句“有我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君心即断肠”如懿像极了白居易诗中的女子,一样为爱痴狂,不留余地。三年冷宫幽禁,都敌不过弘历的三言两语,只他一句“留在朕的身边”便化了她的心,一盒亲制的绿梅粉便融了她眼里的怨,一盆青梅便解了她平白蒙受冤屈的恨,她想要的从不是身外华物,而只是弘历那一双绝境中不会放开她的手罢了;她本身心思敏捷,极其通透的人儿,却从不在这险恶后宫中使出阴谋诡计,以谋求帝王恩宠;她害怕位高寒重,但是为这弘历不孤单,她便一心只想着到弘历身边去。如懿答应做皇后的时候,乾隆的眼里泛着泪花,他选定如懿伴他在无人之巅上。封后大典上,华服着身,雍容华贵,高台厚榭,气势恢弘,如懿踏着夺目的红地毯一步一步走向乾隆,在万众瞩目里走向无人之巅,她牵着身边人的手,听着跪拜的众人同声贺道“帝后同心,万世其昌”,而这祝福声里,又有几分真心,台下众人皆臣服,可却又心怀鬼胎。
纵使位处中宫受人觊觎,但只要能携所爱之人的手,如懿便能心安。首次南巡,初入杭州,两人扮作寻常百姓模样,一起游山玩水,吃特色小吃—条头糕,听百姓说书,踏在石桥上共赏西湖月色,在这片无人打扰的平静中,二人相依,乾隆向如懿许诺纵使烟雾消散二人情分不散,即便烟雾茫茫,只要如懿执着他的手,二人便不会走散,乾隆想要与如懿共赏四时的花,想要这个一生一次心懿动的人陪着他。
那或许是如懿这一生里最美好的时刻,但是物极必反。那一刻的亲昵是真实的,说的一生一次也是真的,只不过延伸开来是当时的那一刻的想要彼此陪伴一辈子的想法。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这瞬息万变的后宫里,能像如懿秉持着初心的人,太少了。
一曲寒族舞罢,摘下面纱的寒香见令乾隆惊为天人,不顾前朝后宫的阻拦,将已为人妻的寒香见纳入后宫,寒香见的清冷刚烈激起了乾隆的征服欲,他甚至有些痴心疯狂了,他为寒香见造宝月楼,厚待寒族,穿韩服,甚至要如懿去劝服寒香见,他对寒香见的声声告白,如冬日里冷冽的刀,倏的扎进如懿的心里,坚决狠戾,当他得知寒香见喝的避子汤是如懿给的时候,一记掌锢伴着怒斥,霹雳般砸向如懿,全然不顾两人青梅竹马相濡以沫的情分,而最初那份弥足珍贵的情分也渐行渐远着。
雪落,如懿走在长街里,她回头望,心是空荡荡的,像雪般轻,她好像失去了她的少年郎,但她的心又重重的沉下去,沉到底,沉到不知处的黑暗里。
乾隆是不爱如懿了吗?我觉得是不的,他于寒香见更像是狂热的“乍见之欢”,而他仗着的不过是如懿对他的痴情,在如懿的一往情深里胡作非为,所以他不会容忍如懿心里有别人。君王的自私无情,猜忌怀疑,让他嫉恨愤怒,他恨漫天的流言蜚语,而他的心里更怕失去如懿,他用权力掩饰心里的孤寂,阉割凌云彻,污辱如懿,他在这无人之巅呆久了,看惯了这后宫里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为了争名夺利不择手段的纠纷,对于超越男女,只为折一枝梅花相送的感情自然是不信的,他以为折磨凌云彻的身体与心灵,他是赢了的,却也在不知觉里搓磨着他和如懿的感情,多年的情谊不是能轻易割舍的,但偏是这份难舍的情令他们相互恨着冤着也不舍着,爱情里的是非太难说清了,谁也不愿开口,不愿让步,在自以为然的世界里暗中观望着彼此,缄口不言。
如懿的冷漠让乾隆的心是烦躁的,连带着后宫里的女人一并不喜了,他见惯循规蹈矩的顺服模样,心里头亦生了寻求烟柳之地妖娆女子的念头。如懿一定从未想过,待到她在此来到苏杭,风景依旧,人心已非,心里的苦已令她尝不出条头糕的甜味,说书人讲的也不是帝后同心的片段,而伴在她身边的人也并非是许诺相伴一生的少年郎了。如懿终归是痴的,为了所爱之人的清誉,她愿做让皇上怒的人,她直言进谏,隐藏已久的战争终于爆发了,像是蓄势已久的火山,蠢蠢欲动已久,积攒着,忽的喷涌出来,彼此的怨一发不可收拾,终于让两人遍体鳞伤。乾隆的咄咄相逼,令如懿终究是寒了心,短发为祭,给去了的青樱弘历。
在这后宫里如懿不知受尽了多少委屈,波及侍婢,儿女,家人,为这乾隆的一句:“不管怎样,我都会护你周全”,她都忍着,无助时,眼中含泪,可依靠的人却不是乾隆,拭去眼泪的人更不是乾隆。如懿为着心中的底线,从未害过人,不是她没有能力也不是她不够聪慧,仅是因为她拥着一颗善良正直的心,她不屑于踏着别人的尸体上位,更不愿用别人的姓名换取自身清白。她深知后宫险恶,却不想一次次推她入深渊,令其寒心的是他最深爱的少年郎。
如懿终归在这帝王爱情中看的透彻了,无悲无喜的道:“皇上,你知道兰因絮果这句话吗?我少时读的时候只觉得惋惜,如今却明白了,花开花落自有时。”她不在称自己为臣妾了,她成了她自己,一个完整的渴求自由的人,她的心终于不再依附于乾隆了。痴情的人想通后做事亦是决绝,剪了帝后牵手的画,一同焚着的是她对这诺大皇宫的留恋,将药一并倒给了枯死的青梅。月光皎白,挥洒如银,如懿在院子里品着茶,与容佩追忆着往昔,她晒着月亮倦了,睡了,永远的睡着了,枯了的青梅伴在她左右,她融进了月亮里,那夜的月色温柔极了。她只留给自己的孩子一封信,愿他自由快活便好,整篇信间不提一言乾隆。
乾隆自然是气的,气如懿的决绝倔强,气如懿的不肯低头,更气如懿先他一步离去,让他一人孤零零的矗在了无人之巅里。他命人烧掉如懿的所有画像,史书记载,随意的埋葬了如懿。
乾隆或许不知道他的愤怒里是否带着悔恨呢,即便是有,他亦不会承认,但岁月蹉跎,当他踏入腿脚不便的耋耄之年,剪下枯白的发,放入装着绣有青樱红荔帕子和一缕青丝的盒子明白。
也许如懿也分不清她死前是否还念着乾隆吧,可她临终前一直伴着的青梅亦知道。
载着悠悠情深,青梅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