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读的书也不多,但时不时还是有人让我推荐可读的书。对此,我一般是比较拒绝的。读书是件非常私人的事,尤其是人文类的图书,每个人的口味真是天差地别,说“我之蜜糖,你之毒药”一点不为过。如果我逮谁推荐谁读《左传》,只怕本来不多的朋友就彻底一个不剩了。
每个人阅读的目的都不尽相同,甚至每个人每一次的阅读目的都不一样。或者是为了娱乐消遣、排忧解闷,或者为了考试考评、升学升职,或者为了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或者为了体验人生、升华精神……
单就娱乐消遣来说,说起来仿佛读书的逼格很高,但究其本质,跟追美剧、看电影、打游戏、逛吃逛吃等等生活中其他的兴趣没有什么高下之分,选古典名著还是选网络小说爆文鸡汤,标准只看哪个让你读得舒心顺畅。
如果为了升学升职,那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雅思范文100篇、Office使用大全之类的秘籍是最好的。
如果为了获取行业信息,那恐怕得与时俱越,向时新的文献、图书里去找。
然而,要是想从阅读中体验人生、升华精神,我的选书标准简单粗暴:非有三十年生命力的书不值一看。奉行这个标准将近十年,把遇到烂书的几率降到约等于零。
事实上,我这个选书标准可算是非常功利。毕竟普罗众生忙于奔波谋生,要么根本没有时间和兴趣阅读,要么能用于阅读的时间很少,这里还要除去那些关乎饭碗不得不读的书,剩下的真正能升华自己的阅读时间实在太金贵,遇到一本烂书,不但浪费金钱,更加浪费生命。所以,出于自私的考虑,不如让别人去浪费生命,我坐等岁月留下的精华。毕竟我还不老,就算错过了今天出版的精品,三十年后,只要它足够好,我仍然有机会与它相遇。
其实,这也不过是一个普通阅读者的多虑。对于人生、人性的思考,自有文字史以来就没有断过,前人以各种方式来探索和表达这个问题: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小说、诗歌、戏剧……科学和技术的确在不断进步,但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今人却并不比古人高明多少。二千年前老庄孙子想明白的东西,你未必想明白了,他们没想明白的,你只怕更加糊涂。所以,百年、千年前的优秀人文图书照样能指引我们的人生,“故纸堆”里的宝藏,足够凡人翻上一辈子,何必操心错失眼前三十年呢?
这篇文字原标题《你之蜜糖我之毒药》写了一半丢在草稿箱里放了好一阵子了。这两天正好跟时差党党员同志们讨论选书标准,就把它写完改了个标题,与@格列柯南 的读书是读越老的好,还是新出的好比心。
其实选书真的没有啥标准,您先看起来再说,看到喜欢的书,自然会顺藤摸瓜牵出一大串,只怕到那时,您自己给自己列的书单会越来越长,每天只恨人生短暂,哪儿还有功夫管别人荐了什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