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很感谢赵丽娜老师的厚爱,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在这么多比我优秀的老师面前谈读书。我斗胆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书经历吧!
我自幼喜爱读书,小时候家里穷,没有多余的钱买书,会认字的时候就喜欢看姐姐的课本。小学中学读的书大多是借同学们的。记得那时候我们村的一位好朋友的爸爸是一所学校后勤处的,她家里有很多书和各类杂志,我每天早早吃过饭,就去她家里找她,边等她边翻阅一些杂志。有时借些小说看,如《骆驼祥子》、《家》、《春秋》、《江青传》等,读这些书大多囫囵吞枣,有些书的内容还有印象就是叫不出书名了。
去乡里读初中后,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有读小说的习惯。那时候我们住校,吃过饭常常找个有太阳的角落,拿本小说津津有味的读起来。在初中的三年里陆续读完了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还有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在老师的推荐下还读了《创业史》、《红岩》、《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爱看书的人也爱买书,我会从每月的生活费里省出些钱买自己特别喜欢的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平凡的世界》、《红楼梦》、《呐喊》等,这些是我百看不厌的书,对我的精神成长意义重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读懂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享乐,而在于奉献;《创业史》让我明白,漫漫人生路关键却只有几步;《简爱》让我从自卑、懦弱成长为一个坚强、独立、不向命运屈服的人。在这些书的滋养下,我的精神世界迅速成长。我觉得读书就像吃饭,虽然我们不记得一个月前的今天我们吃了什么饭,但是它的营养还在。吃饭促进我们身体骨骼的成长,读书提升我们的内在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高中来到县城读书,每个周末不回家的日子都是在县城的书店度过的。林海音的那篇《窃读记》所描述的感受我都真切经历过。在窃读的日子里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十八春》、《冰心文集》,琼瑶的一系列言情小说和三毛的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等从此深深的爱上了这个放荡不羁,特有才华的女作家。特别向往她笔下那片干净明媚的加那利群岛。期间也在旧书摊上买过很多书和杂志。贾平凹的散文集、余秋雨的作品、《莫斯林的葬礼》等。我特别钟爱的《读者》、《青年文摘》也收藏了很多。
进入大学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哪儿都是稀奇的。特别是那高大上的图书馆,是我最爱去的地方。每天没有课的时候就去图书馆享受读书的美好时光。明媚的阳光透过硕大的玻璃窗照进静谧的图书室,是多么温馨的画面。这期间,读了很多心灵鸡汤和名人传记,也借阅过很多记不起名字的书籍。大多一翻而过,没有咬文嚼字的细细品读。
参加工作后,读书的机会相对较多了。每个学校都有图书室。我的阅读从人文性向专业性转变。《人民教育》杂志,《教育时报》《做最好的教师》、《教学工作漫谈》、《班主任工作漫谈》、《我的教育理想》等这些专业书籍成为我工作中的挚友,引领我在课堂中迅速成长。让我认识了更多教育名家,李镇西、魏书生、李吉林、朱永新、于永正等,从这些教育人身上,我读懂了一位教师应有的教育情怀。
这学期我认真阅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书中从十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作者的教育理想。这何尝不是我们在坐的每位教师的教育理想呢?特别是书中第二章:我心中理想的教师,我会不由自主地按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己:我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吗?我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吗?我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吗?我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吗?我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吗?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我缺乏信心。但我要以这些标准来激励自己,要求自己,促进自己。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时代,我们拿什么来交给学生呢?只有勤于读书,不断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这样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才不会枯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在2018 年的钟声敲响之际,让我们与书为友,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