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读书是与作者进行一场无声的交流的过程。我们每个人因为自己成长的经历,所处的阅历,阅读的书籍,获知的讯息的不同,并形成一套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这些方式无形之中、潜意识里支配着我们的行为。嗯两个风格思维迥异的人,如果存在认识的分歧,便很难聊到一起。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话不投机半句多。
在现实面对面的交流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当我们打开书本,阅读文字,与书本作者的无声交流,也可能会带来这样的一种效果。就像最近在读蒙田的随笔,不知是翻译的原因,还是中西方表达方式的差异,总感觉字里行间的思想与自我的认知格格不入,或者说是一种穿堂而过不留片痕的偶遇,并未在心湖荡起涟漪。这有悖于读书的初衷,也无益于人生的发展,完成每周一本书的目标,从这本书看来是一个苦差事。强忍不适坚持往下读,也只是虚应差事,徒费时间。
所以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人和书之间确实存在眼缘,在书架万千图书中第一眼看到它,就被它的标题或者是封面设计所吸引,金额通过阅读被它的内容所吸引,沉迷其中。这样的阅读感觉会带来一种无比的契合与愉悦。捧着这样的书越多仅仅是一个下午,不觉得漫长。美好时光一瞬而过,心情愉悦而充盈,远比游戏或者短视频所带来的强烈自己更愉悦。
这个周末我决定换一本书来读。就如换一个对象进行倾诉和交谈一样。达至心灵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