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渭北高原的合阳县城,高楼鳞次栉比、喧哗热闹、车水马龙、天空蔚蓝、树木青绿、鲜花斗艳。在各条大街小巷,活跃着一支身穿橘黄色马甲的环卫大军。他们手拿掃把、簸箕,鉴证着清晨最早的阳光;体会着夏日最难耐的酷热;风霜雨雪里,随时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的辛勤劳作,换来了城市的美丽。被市民爱称为:“城市建设的美容师。”
在县城众多的“黄马甲”中,有一名年龄偏大的“环卫工”最为显眼,她就是张爱荷大娘。
张大娘年龄接近七十,中等个儿,体型适中,耳不聋,眼不花,头戴橘色帽,身着时尚合体的深灰色衣服,外套橘黄色“工作服”,左臂衣袖上佩戴着大红色袖章,说话快人快语,走起路来脚下生风……
张大娘打扫卫生没有固定区域,哪儿人手少,哪儿脏,哪儿有卫生死角,她准在哪儿出现。每逢上下班、上学放学,人流车辆高峰期,她就站在斑马线一端维持秩序,疏导人流安全过往。遇到盲人、残疾人或拄拐仗的老年人,她准会主动上前护送其安全过往。
张大娘在街上忙活,时长会遇到年轻人、小学生,乱丢纸屑、果皮、烟头等垃圾,她就会大声制止:“哎!小伙子,多走几步,把垃圾放到卫生箱哩!”;“哎!小朋友,要爱护公共卫生!”;遇到乱停乱放自行车、摩托车的车主,便立即纠正其将车辆停放在规定的区域内。
她的善意制止和纠正也会招来一些白眼、讥讽或谩骂:“多管闲事”、“老老的招人嫌”、“不在家里抱孙子,到大街上凑啥热闹……”张大娘要不上前论理,要不默默地弯下腰捡拾拉圾放到清洁袋里。
初夏午后,老天突然狂风大作,霎时,天昏地暗,电闪雷呜,瀑雨倾泻而下,城市雨水排水不畅,一会儿功夫,积水约半尺高。张大娘穿着雨衣,雨靴,快步跑到排水口,蹲下身子,一只手拄着铁锨,一只手拔啦杂物,逐个排水口疏通水道,淋成了“落汤鸡……”躲雨的市民目睹了张大娘的勇敢举动,深受感动,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冒雨跟着疏通水道……
张大娘无论春夏秋冬,风雨无阻,坚持在大街上“工作”,往往忙得顾不上回家吃饭。时常会看到不知是她的女儿还是儿媳给她送盒饭。时间长了,就招来一些市民的背后议论:“唉!都这把年纪了,何苦呢!爱钱不要命”;“不在家里享清福,在大街上受罪”;“现在的年轻人真不害臊,自己穿金戴银,描眉涂红,打扮时髦,长得人五人六的,却好吃懒作,让老娘挣钱养家”……
每当听到这些流言蜚语,她的女儿(儿媳)嗤之一笑,毫不在意,不恼不怒,有时还使个“鬼脸”便扬场而去;而张大娘则装聋作哑,不当回事,全当没听见,铺张报纸,坐到台阶上,津津有味地吃着盒饭,喝着可口的热汤,吃毕,继续上岗。
几年如一日,张大娘除非有个头疼脑热,或家里有啥事耽搁“工作”,平时她都会出现在街头,总是不停的打扫,总是纠正“健忘”的年轻人,总是热情地向熟人打招呼。
长期风吹日晒,辛勤劳作,她额头上的皱纹深了,皮肤黝黑了,背也驼了,说话没了一往的高喉咙大嗓门,两条腿走路也欠利索,但精神亦然如故,工作热情不减,照样早出晚归,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初冬的一天中午,寒流来袭,寒风凛冽,树上的落叶到处飞扬,张大娘穿着保暖衣,一只膝盖正跪在地上拾掇工具。大街上走过来几位领导模样的人,走在最前面的人急步向前,躬身把张大娘扶起来,双手紧紧地握着张大娘的手说:“大娘,您辛苦了!县上创‘国卫’您付出了不少心血,做出了很大贡献,老劳模不在家里享清福,却不辞辛劳,不取任何报酬,义务为城市建设发挥余热,贡献力量,再次向您表示感谢啊!”
张大娘发出了爽朗的笑声,连连摆手说:“领导同志,快别这么说,我一个老太婆,能做啥贡献?只是呆在家里头昏脑胀,腰酸腿疼,浑身不舒服,坐不住呀!上街走走,活动一下筋骨,干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全当散心锻练哩!”
聆听着张大娘的一席话,周围的市民十分惊呀,投来了敬佩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