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被山头遮去了去了大半,点点残阳还挣扎着洒向老宅的院中。
“吱啦”,门被打开了。
“奶奶。”
“那边屋里冷,我过来坐坐,跟你们你们聊聊天。”辛勤了一辈子的老人,仍不肯给自己花钱,将妈妈年前买的炉子硬是装在了只在过年时在家中住几天的小儿子的屋中。炉中的煤炭发出噼里啪啦的蹦跳声,奶奶时不时扔进去的花生壳,窜出橙红色的火苗,奶奶的脸变红了,不知是火苗给她上的胭脂,还是和久违的千里之外而归的小儿子一家交谈的喜悦,映红了她的苍老的双颊。
太阳慢慢落了山,本来是奶奶已经上床睡觉的时间,可此时的奶奶却越聊越欢。
“自己种的花生,我给你们到好,带到城里,想吃了就吃。”奶奶用颤抖的双手不停地剥着花生。爸爸已经不止一次的告诉奶奶不用了,可奶奶像个执拗的小孩,不停地剥,奶奶说,这样子想吃就吃,不用花时间再去到,方便。剥个花生要多少时间呢?可奶奶还是不想让在城市奔波的小儿子再多一份辛劳,即使是到一粒花生的辛劳。
天已经黑透了,可奶奶还是不愿离开,也许只是为了和明天即将分离的儿子,儿媳和孙女多呆一会。
“在那边不要太累,多回来看看,我…我舍不得你啊,我的儿。”我知道奶奶一直看着爸爸,暗淡的光线使我看不出奶奶脸上的表情。爸爸每次都是满口答应,但奶奶知道,忙碌的城市生活,繁重的学习压力,不可能让我们频繁的跨越千里,只为几十个小时的团聚。也许是为了那一丝一毫的希望,奶奶近似哀求似的表达了自已深深地渴望。
“妈,你们好好睡,我们半夜就走,不要等我们。”
“恩。”
半夜,天空的颜色像奶奶身上深黛色的棉袄。奶奶终究是没有入睡。习惯了没有闹钟的乡村生活,早睡早起,一日三餐都是凭看肚子的感觉。家中唯一的钟也被遗弃到了角落。为了不错过儿子离开时最后的嘱托,奶奶硬是拖着劳累的身子等到了半夜。奶奶颤颤巍巍地跟在小儿子的身后,看着儿子将东西一点点地装上车,屋子又渐渐变成了原来的样子,空荡而又冰冷。
“叫…叫…叫你不要起来,外面风大,快进去…”
“嗯,嗯”奶奶答应着,却丝毫没有挪动脚步。
车子缓缓启动了,透过观后镜,我看到奶奶望着渐渐远去的车子,一只手漫无目的的在空中摆动,我想奶奶一定喃妮着———“常回来看看吧!”
(点评习作:自小跟随父母奔走于繁忙的都市,还能够静心观察那质朴的略显陌生的亲人,能够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观察,去感受那最朴素原始的情感,或许这正是当下青少年缺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