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看书的时候明白的道理,觉得自己能学以致用,但是不久之后就全都忘光了?”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了,我想不明白。明明看了《被讨厌的勇气》以后觉得自己明白了很多道理,在看完书的那几天豁然开朗,无所畏惧。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依然还是会被很多工作和生活的琐事困扰不已。
这个问题每次都能触发我的回忆,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去学车,其实很社恐,一开始我沉默寡言不想跟别人多交流,只有固定的几个车友打打牌解闷,他们考到驾照走了以后,我开始觉得去学车很无聊很煎熬。但是后面我想通了(具体原因,很庆幸我的大学假期见闻记录了下来,最近被我找回来了),我就开始主动跟教练聊天,跟车友们一起聊家常,然后日子过得很快乐。学车也变得有趣。这就是我在某一瞬间突然被触动,决心改变自己,从而改变了学车生涯的事情。
以下就是我的大一假期见闻作文原文,完整记录了我的心路历程:
“以前学车的时候我总是羡慕别人为什么可以做到让大家都喜欢,每个人都愿意跟她聊天开玩笑。那时候就在想为什么我不可以呢?我不敢开口,不敢和大家聊天,每次来只会默默的躲在角落。今年夏天,一个学车的阿姨每次来的时候都和我们大家都打招呼,每次见面总是笑着说:“早上好”。开始我也不以为意,直到有一个早上,一个陌生的男人在我们旁边打水喝,阿姨就对着他笑眯眯地说:“早上好呀。”那个男的也没说什么,表情还是很严肃,就点了点头走开了。第二天,我们大家都在排队等学车。突然那个男人走过来对阿姨说:“你,跟我们去跑路面吧。原来他是长途的教练。平时真的没什么人见过他。其实阿姨也不认识他,但就是因为一个早上好,一个亲切的招呼,让他觉得阿姨很不错。其实那时候我们都还没考科目二,是不可以跟着去跑路面的,但是教练破例让她跟着去了。回来的时候她说:“教练说,这么多人见到我都不会打招呼。不认识就不说话,真没礼貌。如果不是因为你早上跟我打了招呼,我才不会叫你上来呢。“
听她笑着说的时候,我在那一瞬间突然感受到,原来真的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句微不足道的问候,真的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那以后我每次都笑着和大家打招呼,主动和大家聊天开玩笑。无论男女老少我都和他们一起聊天,甚至和教练一起玩。大家现在都很亲切的叫我名字,帮我排队。教练不开心的时候大家也叫我去讲笑话逗大家开心,我喜欢这种转变,真的觉得很开心。”
从那时候我就知道,只要我踏出那一步,主动去跟大家聊天分享,气氛就会好起来,大家会更喜欢你。
明明我在那一天,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改变了自己的行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为什么遇到同样的情境,我却再也没能做出同样的改变呢?在职场上,我明知道只要我再主动一点,再积极一些,可能事情完全就会不一样,然而,我还是没有选择踏出那一步。明知道这样做会有好的结果,但是我就是不愿意去做。
这也是网络很多人抛出的问题:“为什么我知道了这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呢?”
我也很想找到这个答案。结合网友们和自己的经历,我总结了几个有点意思的观点:
1、你只是把改变心情当成了改变自我,并没有学以致用,付诸实践。
“当你浏览到一些道理,你会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人生的真谛。这一瞬间,你过去的遗憾、失望无助仿佛都得到了圆满的解释。然而残酷的真相是:你只是在那一瞬间改变了自己的心情而已,并没有把明白的道理变成实践的现实。”
就像我觉得有超级记忆很厉害。一直想学知识宫殿记忆法,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背诵1-100的记忆编码,一周内看了好几本关于记忆力的书,想用记忆宫殿来记忆学习,但是每次我只是背了编码,却从来没有实践过,没有把我想学的东西跟这些编码结合起来记忆,说白了,压根就没用上这套编码!所以根本就不算学到了“记忆宫殿”。
对于这个事情,我也给自己找了一个解决办法。以后看完一本书,我就会用记忆宫殿把整本书的内容挂钩地点桩,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复盘。然后我还要写出来分享,加深自己的以记忆。
2、你只是知道,并不是懂得。
走马观花看完一本书,划重点上百条,但是知识点只在脑海里短暂一日游。很多时候我们只被表面的数量感动,以为自己学到了很多,其实真正掌握的情况恐怕并不理想。
就像罗翔老师说的:“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别人告诉你的,是别人的人生经历总结得来的,他苦口婆心地劝解你,你嘴上说的:“我知道了”,但却不以为然。直到真的有一天,你也遇到同样的事情,经历了同样的心情,你才明白这一切早已被预言。
其实你的家人早已经说过:“这只是你人生中很细小的事情,你再想想,再过5年,这件事还算大事吗?人生,除了生死以外,都不是什么大事。”当时的你听进去了吗?
你的知道,不是真知。感受与认知脱节,就像吸烟的人知道吸烟有坏处,但是他依然坚持。一是吸烟的结果他预估了,但是吸烟的快乐远远大于风险,自己能承受结果,反正身边很多人比他能吸烟也没事;二是他其实根本不懂得吸烟的真正危害,抱有侥幸心理。如果一个人因为吸烟查出有可能会是肺癌,在这时他的感受和认知才真正完美地契合在一起,达到了“真知”的境界,他就可能把烟彻底戒掉了。
白发苍苍的老人这辈子历经的雨雪风霜不计其数,所以他能够平静淡然地接受生活的各种波澜,把过去的痛苦当成故事笑着说与你听。别人为什么懂,是因为别人亲身实践过,有些道理,确实是需要置身事内才能深刻体会的。很多前辈总结的经验,我们总是觉得自己都知道,但没有亲身经历过,没有形成自己的记忆,即使你知道也很快会忘记。
3、因为你内心并不真正认可你所做的事
这个也是我近几年比较深的感触,其实我明知道很多事情也许做了,我往上走的机会就大了。明知道这样做,可能领导就会对我有不好的看法。但是我还是坚持自己的内心做了。可能就是因为我内心不认可这个领导,也不认可无意义的加班、假勤奋,所以明知道我应该改变,但还是没有行动。所以,一定要真正接纳你所做的事情,不然心魔会是你前进路上最大的障碍。
4、你知道了不代表能做到,就算你曾经做到了,也不代表你能一直做到
高三那年老师邀请了几个重点大学的师兄来给我们传授经验,讲述大学的美好生活。当年的我对历史有着深厚的兴趣,就想拉着师兄师姐讨论一下历史问题,当我用求知的眼神期待地问他们的时候,他们笑呵呵的说:“噢,这个忘了”。我当时惊呆了,他们竟然连某些重大事件发生的年份都忘了?这些历史事件每天都背,刻在脑子里了,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忘记的。他们才读一年大学,怎么会把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忘了呢?
有人说过“其实高三那年才是真正的学富五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当时只觉得是一句玩笑话,直到我上了大学,我才发现,他们说的不假,因为我自己早已经把当年最刻骨铭心的历史年份忘到九霄门外了。
结合看过的书和前辈们的经验,用我自己的话总结:促使你去做一件事的时候,需要三个关键因素。一个动机、一个刺激点、还有一条清晰可见的途径,行动起来,形成循环闭环。只有这样,你知道的才能做到。比如我学车时,刺激点是“阿姨用一句问候得到了素未谋面教练的认可”,动机是“我也想被教练认可,成为受欢迎的人”。途径清晰明了,那就是“我只需要放下手机,见到人就主动打招呼。”
需要注意的是,刺激点只能在某一个短暂的时刻(如是看到某句醍醐灌顶的话、亲眼见到某件震撼的事情等)会让你产生想改变自己的冲动。如果不抓住这个时机,根据记忆遗忘曲线,你很快就会忘了当初的震撼,生活很快就会归于原本的平淡。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回答,我依然是一个社恐,见识了很多复杂的人性,很多时候我情愿静静地呆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事情。如果我再次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未知的人群,我还能这样热烈开朗吗?
我想答案是,会。其实当年的我依然是我,虽然时间流逝了,但是我的能力和记忆都还在。只是缺乏“刺激点”,如果有新“刺激点”在,我的记忆和能力就会瞬间被唤醒。就像很多美剧一样,英雄在关键时刻,需要被“一棒子打醒”。所以,如果要一直做到,就需要隔段时间找“刺激点”来提醒自己,不要质疑自己,要不断地去看书去经历(寻找刺激点),把当时震撼自己的书本知识和道理(书本会给一些实现的途径)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融为一体(把知识点实际用上),形成自己的心智模式,这样也许就能慢慢拉近“知道和做到”的距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