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说起做早餐的起始时间是在2015年孩子上中班的那个夏天开学日,迄今为止不过正式两年。记得夏天里我有了一个拍照很好看的手机,那是一个诱因,让我把做好的食物拍成照片放到自己的社交平台。但我真正做食物开始的时间是在孩子出生后,因为要给她做辅食,我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变成一个整天挥舞锅碗瓢盆的人,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居然基本饭菜样样得心应手了。
但如果说能得以让我萌芽出对食物的热爱继而走上做早餐道路的时间那是在小时候就有了一棵小小的种子深深埋着。
我是80后,出生在一个小县城的普通职工家庭,家里只有我一个女儿。小时候的事情人们大多不记得了,记忆的突触点消失、神经元更新,只会记得一些些印象深刻的东西,迄今为止就在我心里的几个片段一直存在~
早晨,我还在温暖的被窝里,阳光已经从卧室门口跑进来驻足不走。接着爸爸就迈着重重而快速的脚步手里端着几个噼啪互相碰撞的碗盘走进来,嘴里像面馆小二一般吆喝到:来嘞,客官,您要的面二两 汤一碗! 接着我就会翻身着坐起来,一边望爸爸咯咯的笑一边拍打着还没醒的妈妈让她起床…
之后一个片段~
一个夏天的早上,我还在自己的床上睡觉,同院子的小伙伴已经站在床前等我,因为我们昨天说好了今天早上要一起去买早餐。爸爸知道了这件事后爽快的摸出五块钱,给我一个篮子。我和小伙伴一起手牵手挎着掉到我膝盖的篮子走到街上去买早点。现在我都记得自己的那些心里活动,我要买丰富的早餐,电视上看到那些炸的卷、带馅儿的饼子、蒸的热气腾腾带花的馍还有糕。
转了半天,县城只有城门口的包子和馒头和油条,我的心中那些东西只在电视上存在。我不甘心的立在街头望着篮子里的包子馒头油条豆浆不愿回去,小伙伴不明白我的欲求不满…
温馨开心的早晨时光、可口丰富的食物追求 两个记忆片段那时就附着在我脑海中了。虽然在后来的生活中没觉得对我有什么影响,但事实上这大概就是一个爱好与兴趣的根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你。否则,我不会一直记得这些片段并能反复想起,也不会在还没有成家有小孩还是一个二十几岁女孩时因为对食物的喜爱去学了营养师,我想就是源于对食物的喜爱,那时形成的今天坚持做早餐的涓涓细流。
②
最初做早餐时懵懵懂懂,都是从跟风模仿开始的,我的认真细致程度像个做管理的,研究记录很多做早餐者的资料,她们是单身还是有家庭?家里有没有孩子?孩子多大?是哪个地区的?每个地区饮食习惯和个人口味都不相同?。抄录别人的每天早餐记录,看当时微博上的早餐网红们玩什么,她们怎么摆盘,怎么搭配,但我最爱看的还是她们食材的选择配比。
用这些来研究学习来丰富和充实我自己的早餐餐桌和早餐经验,虽然现在事实证明用处并不怎么大,但是依然不觉得那是在浪费时间,我很喜欢这些“浪费”的一些自得其乐的东西。就因为那时候的观察让我知道了,广东福建做早餐的妈妈们喜欢炖汤,而且一些汤互相间的搭配内地很难接受,她们还喜爱做糖水;苏杭的妈妈们爱做年糕类的早餐,做乌米的美食(抱歉川渝的妈妈们没听过);山东、青岛的妈妈们爱用海味;东北方妈妈们爱做面食(疙瘩汤等);北京的菜肴搭配让川渝的妈妈有点难以接受,因为她们可以用番茄来炒白菜或者土豆;还有一群更年轻更西方化更潮一些的整个十天有八天偏向西化的早餐妈妈;最后觉得只有川渝的妈妈大概是里面最中规中矩的一群了,饮食材料搭配全国基本都能接受,也许除了醪糟以外
③
我自己做早餐最开始没有风格,其实现在也是,只是一开始比较注重视觉方面,一心一意觉得摆盘精巧是最好。后来渐渐发觉,十分力不从心,我艺术细胞不高,对美鉴赏力不够,所以尽管一开始想朝着摆盘的方向发展可后来发现最出来的却是四不像,桌布不够精美、餐盘买的不上档次、购买餐布花束眼光欠缺、拍照角度构图审美太差 。
后来又专心在食物的新奇上面构思,土司换着花样做、煎饺也是包成花朵的形状、为了一顿英式的早餐半夜熬煮豆子…,其实这些都是富有好奇心学习力的一件事,但是当你累的半死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孩子只吃几口就不吃了的时候你就会火冒三丈了。变成了一个我辛苦付出你却辜负我的抱怨妈妈,到后来越来越烦躁,当你开始做的费劲和不开心的时候这一定是不对的。
老公刚开始对我做早餐时不说什么的,后来发展到这种时候了他就有怨言了,你每天做这样那样对孩子好吗,她怎么去面对以后没有这样的早餐(比如出去求学)的时候,她还要不要吃饭了?每天这样摆、拍,我们还要等你拍完再吃,弄一堆盘子碗的家里快搁不下,我们是要卖餐具了吗?
最后连我都开始质疑自己,这样下去还对不对!思考摸索良久终于发现,我热爱做早餐,那是我的爱好,不是因为我要给孩子做饭吃,她吃多我高兴吃少了我不开心,不要因为这样的原因做早餐,我要因为是我的热爱而做早餐,这样才不会因为她们而影响我的情绪,做的好吃她多吃一点不好吃我自己吃掉,做一个开心的做饭妈妈比一个“怨妇”妈妈要强!
我不反感那些依然美美摆盘做卡通造型或者月月继续败餐具美美餐布桌布饰物的妈妈们,我很欣赏你们也很喜欢这样的早餐,只要你们自己是开心的,那就足够,把自己的需求摆在第一位,那样任何事情才能坚持下去。否则,无论什么事情,没有自己的爱好与兴趣在是无法坚持下去的。毕竟早餐是一个长久的“工作”,寒暑往来,早起必要早睡,小学到大学前一共十来年,说责任和义务也能促使你做下去,但不一定是开心快乐的,久了还会满腹牢骚,只有喜欢爱好才是你坚持下去并快乐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
④
这里要说一个做早餐里面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人,她是最早一批做早餐的妈妈里留下来让我最感触的了~南京的肉球妈,她从儿子幼儿园开始做早餐,到现在儿子几年级,做了好几年。
跟她一起开始的那一批妈妈们,有的已经没做了,有的风格转了十八个弯,她还是那样。简单反复用的几个盘碗,因为她说自己厨房小买那么多摆不下,所以没有多余的高大上的餐具;每天都放在固定的阳台面上拍照,因为她说她不想弄的太花哨;没有在烘培盛行时买烤箱置一堆工具,也是说厨房太小装不下。
我佩服她,一直都以“做早餐”而在做早餐,不跟风不随波追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踏踏实实做给孩子吃,研究实实在在的食物搭配而不拘泥于技巧新奇,所谓大道至简大概就是指这样的人吧!
我现在依然做早餐,以后也会坚持,除非特别的原因,否则不会停止。只是方向变了,做我更擅长和更符合家庭需求、实际情况的事。我十年前学习了营养学,其实就应该是更注意食材食物才对。以前本末倒置,现在回归食物本身,回归餐桌本身。
最近我也发现,早餐界很多风向也改变了。以前注重摆盘装饰的摆拍风,现在回归了餐桌本身、人本身。以前的餐布桌布花式美器,现在除了一些美食大咖营销号外,很多普通做早餐的人们都开始把食物直接摆上餐桌,拍食物在桌上应该有的那种乱乱的样子,那个热气腾腾的粥碗,那只去拿馅饼的小手,半个端着餐盘男主人的身影… 一家三口围桌而坐多么美好,那就是在我小时候记忆里呈现出的应该有样子,就是我记忆深处的样子。
我希望所有早起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早餐的孩子都像我女儿一样,基本不挑食,爱食物。在餐桌上我会跟她用讲故事的童话般的语言讲述那些食物,比如 今天的菜有豌豆尖,它是豌豆射手的叶子,吸满了向日葵的阳光,你要不要尝尝(那段时间她喜欢听植物大战僵尸的故事)于是她就大口吃起豌豆尖来。
她是属小兔子,所以每次做了有胡萝卜的菜她都感兴趣,源于我们平时就对她说,你是小兔兔,小兔子爱吃什么呢。她高兴的说:胡萝卜!于是几乎都不费吹灰之力的就吃了很多胡萝卜,所以对于平时就丰富了餐桌食物教化的孩子,吃东西就普遍不用操心也基本不会挑食了,这就是现在所提倡的“食育”的概念了。
⑤
每天比孩子早起一个小时,5.50的闹钟一响,基本就愉快的起床。冬天稍稍困难,春夏秋特别容易。我是一个“晨型人”,大约因为我生在早上六点,所以早上对我来说有一种磁力,做早餐和对早晨的爱好大概也是由此而来。
我可以在早上半个小时~四十分钟的时间里,一边听着有声书一边舞弄锅碗瓢盆,与其说我是在做早餐不如说我是享受着自己的时间更为贴切。对于早餐,营养全面搭配合理一直是我追求的,有主食、蛋白质(肉类或者蛋类)、蔬菜,带有汤汁的食物,适合的时候来点水果,一些奶酪、坚果也是早餐极好的搭配。
我家孩子特别爱汤汁类的食物,所以她是一个喜吃粥、喝银耳汤、杂粮米糊、豆浆的孩子,还是牛奶控,这点在她幼儿园时代很多家长知道我给孩子做早餐就问我给孩子做什么,我告诉她们,结果她们后来都跟我说自己孩子死活不吃银耳汤,不喝杂粮米糊,不爱吃粥,甚至不吃早饭,要么留老三样翻来覆去的吃,要么就天天在外面吃。
如果家长在小时候对他们尽心一点,多花点心思在饮食上,不用做的多么精美,只要品种种类丰富一些,让他们从小接触过多种多样的食材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也不会因为喜爱吃口味重吃不下家里做的清淡饮食而去外面吃,简直误了孩子半生。
不要觉得这是危言耸听,营养学会要求每周补充的40种以上的食物,这是基于你营养全面而构成的食材类型,现在还觉得不重要吗?难怪因为人的知识水平造成现代孩子的营养不良问题~典型的就是儿童肥胖,这也属于营养不良的一种。
我最最希望的是通过很多早餐妈妈的努力,在各大平台、朋友圈等地方晒早餐而改变很多人的饮食营养观念,先开始形成吃早餐的习惯、再慢慢自己做早餐吃再最后变成自己做营养早餐,这是最完美的结果。现在也确实影响了很多人,包括很多“早餐爸爸”也加入了进来,他们比很多妈妈都做的还要尽心完美!
做早餐是一种爱心爱家爱家人的表现,因为美食总能带给人们好心情,饱腹感也能让人觉得有满足感,美好的一天从吃早餐开始,一个好心情,一份饱腹感,就能带给人一天满满正能量~ 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吧!